伏牛山深处,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执着追求

早上6点,李德彦打开村部大门,像往常一样,登记、整理书籍,将书屋收拾整洁,静候着“读者”们的到来。

从旧村部生了锈的铁门,到新村部如今的自动平移门,这道门她开了整整八年。

李德彦,本职工作为东麦村妇女主任与文化协管员。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自2014年被选聘为河南方城县拐河镇东大麦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来,她便用自己的热爱与热情,投入到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中。

“我们东麦村有读书的好传统,汉代时候的东麦人高凤由于读书痴迷,麦子被大雨冲走都浑然不知,这个好传统我想好好的传承下去!”李德彦说。

把读者放心里

东麦村位于伏牛山壑,历年来有读书的好传统,但由于大多数青年人外出务工,村里老幼看书难、借书难、用书难,久而久之读书的习惯难以形成。李德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村里的农家书屋建成后,她尝试利用党员会议、逐户宣传的形式,提高村民读书的积极性,但成效甚微。村里有人说:“李德彦,你每天跑来跑去讲来讲去,图书室也没几个人去,就别干啦,自己也能轻松点儿!”

李德彦骨子里有股韧劲。爱读书的她知道,知识对一个赶上乡村振兴快车的村庄来说有多么重要。她暗自努力要把农家书屋变成“大山里的少年宫”,变成农民兄弟致富“加油站”。

为了扩大读者队伍,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李德彦用尽了“脑筋”,费尽了“心机”。

立足东麦实际,李德彦自己摸索图书管理的诀窍,创新“图书借阅索引”,方便读者。依据村民的作息时间,调整“朝九晚五”制,合理地延长书屋的早晚开放时间。为了让书屋中的读物能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对象,她在选择读物、分类管理上都下足了功夫,书屋里人文类、农业生产类、畜牧养殖类等各类书籍应有尽有,涉农书籍更是形式多样。每当有新图书上架,李德彦会细心告知前来借阅的居民,有关新书的信息。

“农家书屋看看书,提高俺的种桃技术,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生活越来越红火。”东麦村脱贫户李文甫高兴地说。 

“村里妇女借阅图书少,有不少是因为文化程度低。”李德彦注意到这点后,就利用妇女主任的身份,积极动员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参加集中学习、知识讲座,打造出东麦村妇女家园。

“我现在已经能够写字、看书了。”张院丽就是其中一人,从“睁眼瞎”到围读带头人,她觉得生活越来越有意思。

用真心传播知识

“如何识别毒蘑菇?”“暑期防溺水我们应该怎么做?”李德彦利用5G大喇叭录制广播内容,不仅自己讲,还邀请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党员干部一起讲,共同打造书香东麦的空中阵地,打通文化传播的最后一米。

此外,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经典阅读、健康讲座等,在农家书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2021年以来,书屋组织公益活动38场,暑期晨读阅读经典14期,受益群众达400余名。

农家书屋的建设融合“四点半课堂”,有效解决了家长没时间教、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小学生陈艳阳说:“以前,我们放暑假除了出去玩就是在家看电视,村里建了农家书屋后,又凉快又能看书,大家都爱来这儿读书。”

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来,四十多岁的李德彦变成了电脑“百事通”,为了号召大家读书,她学会了微信文章制作、视频剪辑。

为了村民打开手机就能学习,她挨家挨户的宣传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制作平台使用视频教程,近半个月东麦数字农家书屋平台普及率达到55%。农闲时节人不闲,点开数字农家书屋看书,已然成为东麦人生活的常态。

用行动践初心

李德彦热爱读书,她深知思考是阅读的根本,在组织阅读活动的同时,她有意识地调动读者一起思考。把自己对农家书屋工作的管理和感悟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篇满怀深情的日记,她在日记本第一页写着“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李德彦热爱生活,她运用独特的智慧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下午将自家孩子接到农家书屋一起阅读,早上忙完家务迎着阳光打开村部大门。

暑期晨读活动的第32天,她第一次没有为孩子们摆上阅读的凳子。公公的重病让她多地奔波,这个风风火火的人步履也缓慢了些。住院陪护的第一天,李德彦在微信读书大群里发道:“因家中有事需请假两周,孩子们等我回来。”

她详细地向大学生志愿者交接书屋管理工作,时间、程序、注意事项,手把手地交。村里人提到李德彦总会竖起大拇指,一是为她的为人,二是为她的工作,两者在李德彦身上是相辅相成的。

“农家书屋真是好,李德彦这个女娃有本事!”老党员李文政逢人便夸。

李德彦的追求很朴实,作为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她想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干下去,希望农家书屋这个星星之火越燃越旺,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以数载勤耕耘,换书香飘万家。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编辑:公长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