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上好社会实践“多维课堂”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结合所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思考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近日,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大学生尤梓怡分享了自己暑假实践所得。

近年来,莆田学院管理学院以构建体系、丰富路径、打造品牌为抓手,将社会实践的实施路径与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深度融合,把实践课堂延伸至乡村田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这个暑期,围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实践主题,打造集红色课堂、乡土课堂、专业研学课堂、云端助农课堂、支教课堂、文明实践课堂、民族团结课堂相结合的“多维度”大思政课堂,共组织23支实践分队、共计600余名师生,深入福建省莆田市、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以及江苏、贵州、西藏、新疆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广阔的基层沃土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让红色教育资源“活起来”。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深入挖掘八闽大地丰厚的红色文化育人资源,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革命历史作为生动教材常讲常新,让青年学生在行走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感悟初心、接受洗礼、汲取精神力量,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拉近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激发青年学生自觉地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深刻感悟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

上好“乡土课堂”,助力乡村振兴。走进涵江区江口镇大东村,稻田上方,一架植保无人机“嗡嗡”鸣响,来回喷洒农药,所经之处洒落一层薄雾。

“太给力了!从配药到喷洒,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20亩稻田的农药喷洒任务。植保无人机除了省时省力外,相比传统方式喷洒更加均匀,防治效果更好,远距离操控施药还可以使喷洒作业人员免受农药侵害。” 暑期已经在当地实践一个月的学生张孝龙熟练地介绍着植保无人机,“新时代的青年要爱农业、懂农业,用科技服务农业,运用现代化种植技术,帮助农民科学种田。”

知农事、体农情、会农活,研习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劳动实践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管理学院暑假实践把“乡土课堂”延伸到村舍农户、种植基地,组织青年学生走向田间地头,沉浸式场景体悟劳动实践教育真谛,用青春浇筑农业梦想,助力乡村振兴。

上好“专业研学课堂”,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张洋村汇聚了‘千年郑樵志、百年古邑府、十里湘西景’等人文自然景观,既有发展现代农业的生态基础,又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我们要进一步结合专业学习思考‘文旅融合’我们能做什么?”管理学院暑假实践队员黄依翎说。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是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抓手。由专业教师带队,实践队一行来到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通过实地走访,以乡村文旅开发、乡村治理、乡村康养、乡村规划为调研重点,详细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基本情况,将专业知识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发挥高校人才、双创、文化挖掘等方面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实践育人求真知,创新融合助振兴。据介绍,莆田学院管理学院不断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结合学科优势、地方发展需求,通过社会调研、理论宣讲、政策辅导、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把高校的智力、技术等资源辐射到广袤的乡村大地,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识国情”“做实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记者:陈汉儿 通讯员:洪祖荣 编辑:吴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