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350年的“民间故宫”终于被拍成纪录片了!

来源 | 媒朝风    

导语:

荣宝斋是一家有350年历史的老字号,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迁,也迎来送往无数耳熟能详的大师以文会友,收藏的藏品太过珍贵丰富被称为“民间故宫”,曾为《江山如此多娇》提供原料和复制,生产的文房四宝如今仍旧是精品……可以说荣宝斋是近代中国艺术的活史书。今晚,总台央视新上线了一部纪录片《荣宝斋》讲述它的前世今生。风姐看完第一集觉得,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近代艺术史,不可不了解荣宝斋,而想进一步了解荣宝斋,不可不看这部纪录片。


今天,风姐在朋友圈里被推荐了一部叫《荣宝斋》的纪录片。

对熟悉中国古玩字画的朋友们来说,“荣宝斋”肯定不陌生。这座坐落在北京琉璃厂西街的老字号店铺如今的建筑外观也是雕梁画栋,和它的历史一样充满了古意。

荣宝斋兴起于1672年,前身叫“松竹斋”,1894年根据 “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设立连号“荣宝斋”。

一开始,因为经营的笔墨纸砚等书房用品大多来自南方,所以称为南纸店,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它已发展成集文房用品、书画经营、木版水印、装裱修复、拍卖典当、出版印刷等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企业。

2008年,有一部电视剧叫《百年往事》,根据都梁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就是清末时期松竹斋的兴衰。

现实中的荣宝斋,经历了清末及后来公私合营的历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为中国艺术的殿堂……

“荣宝斋”三个字不仅是一家几百年的老字号,更见证了近代历史风云变迁,成为近代文人墨客以文会友的精神家园,也成为珍藏珍贵文物的“民间故宫”。

《荣宝斋》纪录片一共5集,每集分别以《荣重书林》《宝增艺圃》《斋藏绝技》《文会知音》《脉动新声》为题,这几个标题正好暗扣了藏头 “荣宝斋文脉”。 

这部纪录片,能让你从荣宝斋这家百年老字号,窥见中国近代艺术史。

   《荣宝斋》里的百年风云   

在目前上线的第一集里,风姐看到了《荣宝斋万金老账》,它详尽记录了荣宝斋自1898年至1948年的经营状况。

账簿上体现的收入涨落,分店的扩张与惨淡经营,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等名家的名字穿插其间,荣宝斋产业载浮载沉尽数体现,也可一窥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工商业的起伏跌宕。

《搢绅录》的原本也在片子里得到了细致展现。《搢绅录》指记载内外官吏姓名、职务、籍贯、出身等讯息的册子,类似《红楼梦》里所说的“护官符”。

当年荣宝斋的创始人庄虎臣为了振兴荣宝斋,特意买了个“候选从九品”的官,每日去宫门外抄录朝廷公布的官员名单。

他的名单准确及时,加之荣宝斋的印刷制作工艺精美,因此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了全国做得最好的《搢绅录》,这成为荣宝斋崛起的重要一步。

而到第二位掌舵人王仁山之时,他为荣宝斋开拓了艺术品交易(也是今日荣宝斋的主营业务),同时他也对伙计们立下了诚信经营的立店原则:但凡荣宝斋售出的货物,质量负责到底;不合格的东西宁可毁掉,也不能出现在柜台上。

寓义于利,着眼长远,才是荣宝斋历经百年依旧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纪录片中的旧照片也展现了荣宝斋经历的变化:1950年,在政府出资支持下,荣宝斋以公私合营的模式重张开业。

为庆贺老店新生,齐白石为荣宝斋题写了“发扬民族文化”六个大字,徐悲鸿与郭沫若则分别为店铺题写了“荣宝斋新记”的牌匾。

也是看了这部纪录片风姐才知道,正是由于1952年荣宝斋经理侯恺到安徽泾县走访,磨破了20多双草鞋之后,提交报告申请扶植安徽泾县宣纸建厂生产,并由荣宝斋负责制定宣纸质量标准,监制包销,于是才有了后来大家广泛使用的 “又润又细”的宣纸。

而最令风姐印象深刻的,是人民大会堂中《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的创作故事。

荣宝斋负责为关山月和傅抱石做好基础服务工作。在绘制完草图后,周总理认为画幅应该更大并且选用上好的颜料防止褪色。

为此荣宝斋拿出了最好的颜料、纸张、画笔,艺术家完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纸本山水作品。而到90年代,原作因为悬挂多年吸附了许多特别细的尘土。

为了加以珍藏,人民大会堂决定临摹一幅复制品,荣宝斋临摹专家孙树梅、米景扬等人迅速组成了临摹班子,完成了画作临摹。

这是风姐第一次了解这幅气壮山河的巨作背后还有如此多的曲折。除了深感艺术创作的不易和匠人的精益求精之外,不禁也想知道更多荣宝斋的藏品和技艺。

这座老字号在百年间,还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荣宝斋多年的艺术珍藏都将在第二集《宝增艺圃》中呈现。“和硕怡亲王田黄对章”、镇店之宝“田黄王”、张大千所绘《华山云海图》、齐白石的《人物册页》、傅抱石《蜀江图》、为故宫寻回丢失的《苕溪诗》等传世名作、中国历代画学集大成的《荣宝斋画谱》……

第三集《斋藏绝技》详细展示了荣宝斋 “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发展。雕刻了1667块版印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木版水印徐悲鸿《奔马图》令人拍案叫绝。

第四集《文会知音》则历数关山月、李可染、黄胄、夏衍、老舍、张大千、齐白石、启功等近代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名家在荣宝斋的交友往事,也揭开基辛格临时增添访问荣宝斋的秘辛。

第五集《脉动新声》里,百年老字号荣宝斋也在继续寻找中华文脉与商业和数字化的创新结合:现在,我们不仅可以网购文房四宝和文创产品,还能参加全年无休的小型线上拍卖,在直播中观赏拍品、听专家解说。在华裔潮流艺术家Digiway笔下,韩熙载的宴会变成了一个新潮party……

风姐真的迫不及待想催更了!


   文化类纪录片——

直达我们每个人心底共同的文化记忆   

这几年里,沉浸式、慢节奏的文化类纪录片不仅是中老年人或者文艺爱好者的专属,年轻的受众群体也不断扩大。

风姐看来,这类片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唤起大家的共鸣,触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寿司之神》这部片子让全世界都记住了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也第一次展现了文物修复师的真实生活,一时间甚至让这个无人问津的职业在大众里火了一把。

现代社会的大多数职业都随着技术的变革求新求变,每个人都唯恐跟不上时代,同时也因为这种担心而变得心浮气躁,无法静心做一件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事情。

而在文物修复的师徒传承中,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不仅是教会徒弟手艺,更是传承着沉稳、严谨与忘我的工作态度。

正如片子中的王辛敬,在独当一面、修复过数以百计的古旧字画后,他也成了师父,忆及父辈,他明白,自己要传的不止是“艺”,还有“心”。

惊叹之余,也让我们不由得期待,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能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静心坚守,多一些追求完美。

同时,这样的片子也可以让我们在空闲的时间里,把节奏缓一缓。

看纪录片时,我们能看到一群匠人,他们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让时间静止,把传统技艺、老旧文物留下;他们也在日复一日精进着手头上的工作,择一事,终一生,一旦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就坚守了几十年。

荣宝斋里面的工匠,他们钻研了120多年,才形成当下足以“以假乱真”的木版水印技术。

与普通版画和工业化印刷不同,荣宝斋可以呈现丰富的层次、细微的笔触,细节也可以做到一比一还原,曾经齐白石老人面对着两幅一模一样的《虾》也难以分辨哪幅为他所画。

在快速的都市生活中,这样的工作仿佛是在世外桃源。虽然大多数人身不能至,但是在纪录片里心向往之,也是不错的体验。

更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纪录片通过详实的史料、严谨的论述、场景再现等方式,呼唤起中华文明这一共有文化语境里每个人的共同记忆。

《河西走廊》以历史地名撰写了跨越千年的史诗;《留住手艺》每一期介绍了不同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百年巨匠》和《大师》则以人物传记形式再现中国近代大师的命运轨迹与精神。

而这一次,《荣宝斋》又给了我们一个新视角:荣宝斋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画家关山月称荣宝斋为“从这里可以窥视我国历史悠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端倪与水平,可以获得艺术的享受。在这里可以丰富文化生活,可以结交同行的朋友,可以购买你所需要的文房用品,可以畅叙我们之间的情谊。”

终于在一部纪录片中它成为了主角,由小处见大,围绕一家“小店”,讲述的却是近代百年“大历史”。

由大见小,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师的故事不论是纪录片还是电视剧都反复讲述了许多遍,但在这部片子里却第一次可以一窥荣宝斋这方小天地间无数大师交汇的身影。

由古见今,近年来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你可知荣宝斋在百年前(1896年)就已经开始了文创和周边的生产,开办了帖套作,用木版水印技术自制笺纸、信封、册页等花式纸品,木版水印技术为名作的复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极大促进了艺术品的保护和普及。

由今溯古,荣宝斋的文房四宝当下仍为精品,它收藏的艺术精品也具有极高价值,都为我们钩沉历史保留了一段共同的民族文化记忆。

今年正值荣宝斋350岁生日,在最后,风姐想向所有致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坚守初心与匠心的大师们致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