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粮于海到蹈海问天,看一座城的蓝色崛起之道

  经略海洋,是国家对山东、对烟台寄予的厚望——“山东有条件把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烟台,因海而生、依海而兴,海洋为这座城市涵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蓄了澎湃的发展动能、带来了优美的仙境风光。

  “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培育海洋龙头企业,扭住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放松,提升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在东北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暨2022中国海洋经济论坛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彭伟表示。

  千百年来,耕海牧渔、寻梦深蓝,已深深烙印在烟台的血脉里。新发展阶段,如何抢占蓝色经济制高点、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烟台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培植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利用以及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烟台与海的故事,见证着新时代“藏粮于海”“追风掣电”“蹈海问天”的生动实践,注解着“经略海洋”的烟台担当。

  藏粮于海:海洋牧场,囤实“蓝色粮仓”

  一枚小小海参,折射出“鲜美烟台”的本色,也见证着海洋牧场与海工制造的崛起之路。

  万顷碧波,动能澎湃。

  “海工制造”挺立深蓝,“蓝鲸”系列平台助力南海油气大开发,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更奇崛的是,“海工制造”遇上“海洋牧场”,“长鲸一号”“耕海一号”以及“经海004号”等海洋牧场平台相继投放,推动海洋渔业走向深远海,“蓝色粮仓”加速崛起。

  在2022世界海参产业(烟台)博览会上,发出“海参的世界世界的海参”之铿锵有力的声音,鲜美烟台奏响新时代“海上牧歌”。2021年,烟台海参产业产值160亿元,占渔业总产值14.4%。

  目前,烟台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3处,其中国家级18处,海洋牧场总面积达到137万亩,海洋牧场底播养殖占全市海参养殖面积的89.5%,这必将促进烟台底播海参的大发展,提升烟台海参的品质。

  海洋牧场,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有效途径。“海洋牧场和海洋工程装备,烟台非常有特色。”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研究员林明森表示,海洋牧场发展可以融合环境监测、灾害监测等多种功能,特别在深远海环境监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东北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暨2022中国海洋经济论坛上,“中国深远海养殖之都”揭牌,这为烟台海洋渔业再突破提供了全新路径,打开了广袤的空间。烟台,走向深蓝的脚步更加铿锵。

  追风掣电:海上风电,拥抱“双碳时代”

  烟台海洋经济的崛起,不仅来自海水的澎湃,也来自风的呼啸和核能的涌动。

  作为山东省智能低碳试点城市,烟台在绿色发展方面实现了“四个第一”:拥有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规模体量,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实现了全国第一次核能清洁供暖。

  海洋新能源产业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彭伟建议,烟台应抢抓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布局海上风电、光伏、海洋新能源装备等板块。

  风从海上来,澎湃新动能。

  6月24日,位于烟台海域的山东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项目装机总容量60.32万千瓦,于2021年12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16.21亿千瓦时,可有效替代标煤48.63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26.4万吨。

  奔跑“双碳”发展新赛道,烟台系统推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市政网、生态网“五网”融合,打造“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双碳实践载体:

  “一谷”就是丁字湾“双碳”智谷,“一区”就是“3060”创新区,“一岛”就是打造长岛国际零碳生态岛, “一港”就是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

  蹈海问天:海上发射,奔赴“星辰大海”

  火箭,从这里发射。

  4月30日,在黄海南部海域,伴随着一声轰鸣,长十一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腾空而起,直上九天,奔向遥远的太空。

  截至目前,东方航天港已实施3次海上发射、搭载卫星21颗,肩负起我国唯一一个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的重要使命。而正在推动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计划发射卫星300多颗。

  “我们要把海阳打造成海上卫星发射技术服务港,建立一个东方的航天城,就要从做火箭、做卫星延伸到发射、管理、运营、应用、服务等各行各业中去。”4月22日,李德仁院士工作站落户东方航天港,他在揭牌仪式上如是说。

  一个个蓝色粮仓、国之重器定鼎深蓝,一个个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加速崛起,一曲曲海洋牧歌续写山海情,烟台正以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缥缈山海录”。

  八月的烟台,天蓝海碧山青,万物蓬勃生长。

  俯瞰鲜美烟台,海岛、海湾、海港,沙滩、湿地、温泉……1071公里的仙境海岸海岛曲线,就像一串金色的项链,镶嵌在青山碧海之间。

  东起昆嵛山,西至莱州三山岛,沿“海岸之路”一路西行,大海在右,城市在左,养马岛、渔人码头、烟台山、张裕国际葡萄酒城、三仙山、龙口南山、莱阳丁字湾、海阳连理岛、招远辛庄海滨风情小镇、莱州东海神庙……

  登临烟台山,在海洋与大地的永恒对话中我们看到,幸福新城拔地而起,海上世界惊艳亮相,芝罘仙境崛起文旅新高地……一幅更新、更美、更宜居的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一阙“仙境海岸”赋的生动写实。 2021年,烟台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4,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沿海地级市前列。

  飞越山海,听山东港口烟台港正奏响“港产城”融合发展乐章。烟台港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作为烟台最核心的战略资源之一,烟台港充分发挥港口平台枢纽作用,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奋斗姿态,牢牢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根本,全力做好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2021年,烟台港为烟台市贡献外贸进出口额330亿元。

  “今天我们相聚在烟台,特别在我国今年上半年海洋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聚焦海洋新能源和高端装备,水产种业暨深远海养殖海洋生态经济,海洋金融服务业等重大议题展开的交流与讨论,是积极顺应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的重要举措。”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如是说。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表示,烟台将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开辟海洋经济新赛道,培育向海图强新动能,与各方一道打造海洋经济发达的标杆城市、海洋科技先进的创新城市、海洋生态环境优美的样板城市。

  (胶东在线记者:邬勇;摄影:李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