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丨娓娓道来的防疫故事(六)

七月,夏河突发疫情,7月28日,我们响应组织号召,来夏支援。来到夏河以来,收获颇多,我更愿意将此行记为一次“旅行”,一次真正意义上身体和心灵的旅行。

与困难同行

7月30日早晨,接到任务,由李龙生副院长带队,我和杨芬玉医师等14人要前往阿木去乎镇采样,具体任务和地点落地分配。通知时间紧,我们在前往阿镇的大巴上穿好防护服。

 到达阿木去乎镇下了大巴,我与同行的一位队友坐上了前往牧场的轿车,领队是该村的驻村干部,聊天中了解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没有信号,这属实令人意外,因为这意味着采样信息无法直接上传,那要怎样做到“管对人”的精准呢?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接着就很豪气地说道:“你们负责采就好了,其他的交给我!”,那一刻,本来因初入疫区的忐忑心情,被这豪迈语气给平复了不少,也让我有心投入到欣赏沿途的风景了。

车子渐渐远离了村镇,牧场绮丽的风光渐入眼帘。这个季节的草原,满眼望去一片碧绿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格桑花,与湛蓝的天空组成一幅绝美的油画,安逸的土拨鼠在路边作揖,似乎也在为草原祈福。走过一段略带颠簸的马路,不断有牛羊群出现,路边的小坡上零星出现几房帐篷,带队的小伙儿按了按车喇叭,又动作娴熟地拿起小喇叭下车,用略带嘶哑极具草原特色的悠扬的长啸,接着用藏语呼喊、招手示意,收到讯息的人们陆续从帐篷中出来,我和队友也下车开始做采样准备工作。

采样工作开始,我才理解了这哥们儿那句自信的“其他的交给我”。他竟然清楚这里几乎每个人的名字和户号,除了偶尔几个年龄特小的孩子需要和家长确认,确认后在笔记本上原始又熟练地记录着他们的名字和对应的试管号,另一位队友负责采样,我负责消杀。完成这家采样,下一房帐篷可能在500米外了,于是工作在不断前行中进行,而受海拔升高影响,加之严密的防护,我与队友出现了高原反应,心慌、憋气、头疼,饶是如此,对病毒的警惕性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返程中,碰到几个放牧回来的村民,便在路边完成了采样。就这样我们在往返途中,不断见到帐篷,遇到放牧的人,默契地重复之前的动作。总共采样不到200人,却用了足足6个多小时,回到阿镇卫生院,扫码上传信息又用了近1小时。脱去防护服,完成消杀后,领队开车送我们前去与其他队友汇合,简单告别后坐大巴返回县城闭环管理。遗憾的是大半天的相处,我们却未能互通姓名。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献给“尕藏加”

次日,还是核酸采样任务,任务地点换成了“高风险区”的黑力宁巴村,重新分了组,而且确定未来几日的任务地点固定。

车子在安静的氛围里到达了目的地,黑力宁巴村的人员相对集中一些,领队引导着聚集的村民按照“1米线”排队,然后盘坐在草地上,开始信息登录,这才发现他需要询问每个人的姓名,然后在花名册上查找,遇到重名的,还要通过户号核实。看着他用手指指引目光在花名册上飞速浏览,语速也比之前加快了许多,确定人员信息后,在笔记本上工整地摘抄记录,又快速瞟一眼花名册确认一下,有点“慌张”的样子,像极了备考不足的孩子,略带几分滑稽。他这边已忙得晕头转向,又看到几个采完样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打闹,又站起身来敦促他们各回各家,我想帮帮忙,又发现语言不通的我,除了采样,什么也做不了。

这天的采样数比前一日多了大概50人,回到村委会,上传样本信息,终于在完成最后一人的信息上传后,结束了这日的工作,虽略有拖沓,倒也有条不紊。脱完防护服,我飞奔至卫生间释放了“膀胱的压力山大”,然后登上返回县城的大巴,等待其他队友。

晚上11点,微信群里有一条“明日分组”的文档,原来因为同来支援的玛曲与临潭的同志的加入,又重新分了组,任务地点不变,这意味次日的平均工作量减少了,是个好消息。因为两次不知道领队名字的遗憾,我特意看了一眼明日的领队:尕藏加(阿木去乎镇副镇长)。

第二天要出发时才发现,我们组还是昨日那个领队,穿好防护服后,他告诉我们在车上稍等,在途中聊天得知,他大我不到八岁,可这与他那略显老成的黢黑的脸庞并不相符。原来他并不是“黑村”的驻村干部,而是因为疫情影响,“黑村”的驻村干部基本都因“密接”正在集中隔离,而他之前在负责阿镇北大门卡点和完科行政村的疫情防控工作组,由于的防控及时、有力,未发现病例,而“黑村”是疫情重灾区之一,应组织统筹,调来这边工作。而牧区工作难度大,所以他申请安排到这组了,为了保证信息准确性,遇到很多重名的人他需要反复确认,这便是他昨日登记村民信息时那般“慌张”样子的原因了。

接下来的聊天内容更令我对他肃然起敬,他说:疫情防控责任大于山、容不得一点纰漏,不能有一毫差池。疫情当前,我作为镇政府工作人员,要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一知、二清、三掌握”。原来他还负责黑村采样队伍的物品准备、人员调配、送样对接、医废转运的统筹工作,甚至有些牧场需要药品、停工工地民工需要饮食物资,都要他负责调配。每日采样工作结束后,他还要核实采样人数、监督完成医废转运、清点和申请物资,晚上还要做工作汇报,学习防控知识,第二天起大早确认各组物品准备情况、强调防护,每天平均休息4个小时已20天了。

后来的几天任务点固定,我们几个也一直在一起,连续熬夜、疲劳过度的他,为了保持清醒,偶尔也一展歌喉。拿着一瓶喝了两天的可乐提神,还开玩笑说这瓶可乐喝完,疫情就结束了,他的乐观心态振奋着队伍的士气,奋斗的青春如此精彩!我们还约好了疫情结束后一起去草原浪山、吃火锅、烤全羊…...

希望之美

初次接触到村民,高原强大的紫外线让他们拥有统一的黝黑皮肤,当你看到他们清澈平静的眼睛时,似乎他们的一切美好都住在那里。

领队向他们解释我们是“曼巴”时,我能感受到他们眼中的敬意;我给他们发放口罩时,他们单手高举捧过,配合一声“冈正切”,语言不通的我也能感受到谢意;甚至在采样时,为了标准、到位,碰到有咽反射强烈的,我急忙让领队解释一下,可他们噙着泪的眼睛里并没有怪罪,而是略带尴尬的微笑;他们会在饭点邀请我们去吃糌粑、喝酸奶,被谢绝后仍反复邀请,直到领队反复解释后才作罢,眼神略带失望,那是真诚被辜负后才有的眼神…

如果说此次“旅”行,草原的美让我心旷神怡,牧民淳朴的眼神让我感到平静,奋斗拼搏的草原汉子让我热血沸腾,那接下来的所见所闻便让我见识了草原的“希望之美”,对草原的未来充满了更美好的期待。

几日工作中,我也碰到了几个会说汉语的村民,大都是在做牛羊生意时候学会的,为了工作方便,我偶尔需要向他们学习几句藏语,他们倒也乐得教我。无意中发现有好几个小孩,他们好像也能听懂汉语,只是再问他会说普通话吗?他们大都不回答,只是羞涩着走开了。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用阿拉伯数字背诵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流利且充满自信。听领队说,其实这里的孩子们都上学,平时是长辈们在村里陪着,假期才到牧场和父母在一起,他们都会说汉语,可能平时没有语言环境,又因为碰到陌生人,所以比较羞涩。要知道在这之前,我对草原上的教育事业没有认识,此刻不禁感叹于祖国的强大,更看到了希望之美,那是种令人充满力量的美。

往年的七八月,那是夏河最欢腾的季节,美丽的草原风光,浓厚的佛教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此次疫情的出现,为这里按下了“暂停”,可喜的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第一时间实现疫区封锁,并协调全州力量迅速建成隔离点、方舱医院、定点医院等,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无数个像“尕藏加”一样的基层干部、医务人员,他们任劳任怨、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目前,夏河已逐步完成“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夏河经住了考验!甘南经住了考验!最后的“收官之战”,我们相信在“抗疫战士们”的奋力冲锋下,众志成城,一定能尽快取得胜利,还草原以勃勃生机,还人民以宁静安康。(杨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