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老龄化社会!惠州8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高龄津贴…

  昨日,惠州新闻发布厅举行主题为“践行民政为民、兜实民生保障”的惠州市民政局专场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素青介绍了全市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养老服务供给、基本民生保障和殡葬公共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市社会组织党委专职副书记邓文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锋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数字赋能

  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1522对

  据介绍,惠州自去年6月1日正式启动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并于6月15日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满足群众就近办理婚姻登记服务的需求。各县(区)7个婚姻登记机关35个业务窗口配备了38个婚姻登记一体机智能设备。

  目前,惠州婚姻登记通办业务实行预约办理,当事人可通过关注“惠州民政”微信公众号,由“便民服务”栏目进入“粤省事民政专区”,或登录广东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网页版)、“粤省事”小程序提前预约办理登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1日,共办理全市婚姻登记“跨省通办”1522对,办理省内跨市婚姻登记1400对,办理“全城通办”(即市内跨区)婚姻登记2434对。

  养老服务

  推进镇街长者服务(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建设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惠州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60.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0.05%。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41.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83%,属于轻型老龄化社会。

  吴素青介绍,作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惠州近年来重点推进12个镇(街)长者服务(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其中,市长者服务之家示范项目(惠民九如康养中心)7月30日开业运营,该项目在政府指导价的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周边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方位的普惠性养老服务。

  与此同时,各县(区)通过新建或改扩建,采取与民办养老机构合作、购买社工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进其他11个镇(街)长者服务(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建设,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无偿、低偿的养老服务。据悉,上述示范项目建筑面积在600平方米至1200平方米之间,目前已有8家投入运营。

  此外,惠州市本地户籍且年满80周岁(含)以上的老年人可在线下或线上申请高龄津贴。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2020年至2021年为惠城区350户低保、低收入、特困和高龄等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展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依托惠州市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为65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配备一键呼叫设备和紧急呼救、免费救护车(1000元内)、24小时热线、定期亲情关怀和上门服务,去年实现7个县(区)分散特困供养老年人信息化服务全覆盖。


新闻发布会现场。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民生保障

  全市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人口3863人

  目前,惠州全市在册保障的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约10.8万人。其中,低保对象51235人,特困供养人员7952人,孤儿36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83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900人、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2286人。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兜底保障体系。今年,惠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其中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883元/人·月,较去年增加30元/人·月;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188元/人·月和252元/人·月。

  针对低保边缘和支出型困难等“夹心层”家庭,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发动民政工作人员、双百社工走访入户,摸清需求、精准施救,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目前,全市共认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人口3863人,经认定后可获得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专项救助。同时,加大宣传,通过双百社工向服务对象发放《惠民服务一册通》,提高群众对民政惠民政策的知晓度。

  此外,为提升社会救助时效性,以大亚湾区和仲恺高新区作为试点,审核确认时限从30个工作日缩短到20个工作日。开通“惠州民政”微信公众号“粤省事民政专区”功能,与“粤省事”流程链接,民政服务实现“指尖办”。全省第1例民政服务“指尖”申请办理在惠州实现。

  协同治理

  创建“一站式”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示范点

  吴素青表示,为强化村(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功能,在省民政厅支持下,市民政局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调配福彩及养老服务等资金950万元,指导镇(街)以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整合各类民政服务,嵌入残疾人、妇女家庭、儿童、共青团、工会等群团服务,链接精神文明、文化体育等其他部门服务,通过加强为民服务、服务场地、服务队伍和服务资金整合,推动全市16个“一站式”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

  另外,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市民政局着眼于多元协同治理角度思考,积极构建“五社联动”机制,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已成立59个村社工点、99个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11个社区基金,入户探访群众5.3万人次、个案服务418个,办理“惠民微实事”84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等公共服务,形成党建引领下“五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殡葬服务

  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殡葬费全免

  近年来,市民政局不断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公益属性,殡葬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5年6月起,全市实行7项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免费,补助标准为每具1780元;2018年12月起,免费项目增至8项,每具补助1940元。2018年以来,市殡仪馆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2.5万例4960多万元。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殡葬费全免。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去年11月,市殡仪馆启用全新的24小时殡仪服务热线:0752-2980111。市民通过殡葬服务热线可无缝对接殡仪服务机构,接线员按照家属治丧需求,提供“一站式”殡葬咨询和办理服务。


新闻发布会现场。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焦点问答

  问1:目前惠州高龄津贴发放标准是多少?申领条件是什么?有哪些申领方式?

  答:我市高龄津贴发放标准为:80~8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2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500元。博罗县、大亚湾区、仲恺高新区在市标准基础上有所提高。

  惠州市本地户籍而且年满80周岁(含)以上的老年人都可申请。高龄津贴申领可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线上即通过“粤省事-民政专区”进行办理。线下申请则由老年人本人或委托他人携带老人的有效身份证或户口本、本人银行卡到所在村(居)委填表申请。

  问2:惠州市长者服务之家示范项目7月30日正式开业运营,该示范项目有哪些特色或亮点?

  答:惠州市长者服务之家示范项目是惠州市中心城区第一个示范性的长者服务之家样板项目。该项目特点包括:一是服务功能上,不仅预留兜底性养老服务床位,还嵌入了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方便可及、价格合理、功能多样的普惠性养老服务场所;二是建设运营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利用政府闲置物业,这是惠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创举;三是服务模式上,长者服务之家具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提供全托服务,同时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提供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


现场媒体提问。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问3:为了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我市民政部门在救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市民政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兜住底”。全市初步建立起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第一圈层主要是低保、特困人员,给予基本生活保障金和专项救助;第二圈层是“夹心层”人群,主要是低保边缘、支出型贫困等家庭,给予专项救助;第三圈层是遭遇急难突发情况临时遇困的人群,给予临时救助。

  二是不断提升保障水平,确保“兜准底”。通过提高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为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等方式,确保兜准底。

  三是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兜好底”。通过建立市、县两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将困难群众纳入信息监测平台实行动态监测等方式,真正为困难群众兜好民生底线。

  问4:“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如何认定?认定的家庭可获得哪些救助?

  答: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申请人或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具有当地户籍;申请之日前家庭人均月收入在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下,且不得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支出型困难家庭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申请人或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具有当地户籍;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户籍所在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认定的医疗、教育、残疾康复或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达到或超过其家庭年收入的60%。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低保边缘家庭人口3863人。

  救助待遇方面,上述两类家庭可获得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养老服务。此外,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还可获得免费法律服务。


今日惠州网对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刘俞伶 伍晓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