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开启新“全民阅读”时代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峥

    “坐地铁、健身、干家务,甚至去菜场买菜……每天做这些事情时我都会听书,加起来一天差不多有三、四个小时。知识量增加了,生活更加充实,人也越来越快乐了。”北京某银行客户经理方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因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她很少有大段时间坐下来安静读一本书,但听书却让她并没有远离阅读,“古典名著、小说、新闻,想听什么都可以,可随时随地自由选择。”

    的确,如今我们上下班通勤时,在飞速疾驰的地铁里打开电子书,电子墨水屏逼真的视觉效果就像展读书卷一样;午休时刻,点开手机里的阅读App,读几段喜爱的散文或小说,工作间歇也变得书香四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电子书、有声读物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11.58本、有声阅读7.08本,数字阅读产业整体营收达415.7亿元。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信息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应用,正改变和影响着全民阅读形态,不断推动阅读服务向数字化、系统化、个性化发展,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赋能数字阅读,让阅读内容更丰富、时间更自由、场景更多元、体验更有趣

    与传统纸质书阅读相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的数字阅读,让阅读变得更丰富、便捷、高效、有趣。据统计,目前电子书涵盖文学小说、人物传记、历史社科、教材教辅和经济管理等,形成了多元内容题材格局。

    “数字时代,无论身在何处,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均可成为‘移动的图书馆’,无限量的书籍触手可及,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实现了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海峰认为,数字阅读带来的新阅读体验,使阅读方式与感官更加多样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感官,以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为代表的音频平台让听书走进了千家万户,“耳朵阅读”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新读书“姿态”,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而且优质的声音和表达,也有助于听众对阅读内容的认知。

    而科技创新也为数字阅读的内容生产、阅读形态、体验和场景打造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在前不久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数字阅读体验馆的创新表达和呈现方式令人眼前一亮:《迷宫·如意琳琅图籍》、新华字典App、中国诗词小课、国韵承传App、“史学双璧”多媒体出版工程、《皮影中国》AR绘本、咪咕5G云党建、5G云游博物馆、番茄小说AI朗读……高科技为人们提供了专业化、场景化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其中,中国移动咪咕基于虚拟数智人、3D虚拟场景、虚实融合互动的多模态讲解方案——“5G+数智讲解”首次亮相,观众可跟随数智达人“古逸飞”的脚步,“打卡”元宇宙未来书店,“穿越”到企业云书店、智慧党建室、乡村小学,身临其境感受多元化的数字阅读服务。

    与此同时,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可能。书本内容可活灵活现地在虚拟现实中展示: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非凡体验。

    科技赋能,不只是阅读方式的迭代更新,选书买书的场景也更加多元化和便捷。琳琅满目的图书书架在屏幕里次第排开、向远处延伸,晃动手机视角随之转换;点击地面标识,镜头便穿过狭长过道向前移;如有感兴趣的书,点选书籍封面,就能了解内容详情并下单购买……在咪咕中信云上VR书店里,你足不出户即可进入360度全景书屋,根据个人意愿设计路线去“云”探店、“云”购书。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图书馆、博物馆运用高科技手段搭建了“云”参观平台,过去不可想象的阅读场景正在变为现实。比如山西博物院出品的《藏在山西博物院的十二生肖》绘本,精彩呈现了12件跟十二生肖呼应的馆藏文物。其借助AR技术,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绘本中AR点位,书本上静止的一件件文物或动物形象就能“活”起来,把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屏幕上,将篇幅有限的绘本读物展示得更直观、更丰富,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凌云表示,在阅读体验方面,智能化已有了实际应用:连接海量优质内容,智能语音搜索,即刻播放,语音交互可根据个人偏好进行个人定制。比如该公司阅读平台采用智能推荐体系,可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定制功能,极大优化了用户接收信息的效率及体验。 

    “新技术产生的变化和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革新将为未来数字阅读提供更富想象力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翁昌寿指出,5G、AR、VR等体现在传播技术上,会给读者带来全新体验和实实在在的方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也表示:“数字阅读将开启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对个人而言,书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来源。书籍内容能与多样态的技术形式进行融合叠加,从而带给人们多感官、多时空、多体验的阅读氛围。新的阅读模式也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文化形态、社交模式等。”

    年轻人成为数字阅读“主力军”,电子阅读成为主流阅读方式,数字阅读迎来“全民时代”

    “我每天都会抽出1个小时在App上看书。”大三学生笑笑是一款读书App的忠实用户,她告诉记者,她加入了一个读书微信群,群里既有像她这样的学生,也有上班族,还有已退休的爱书人。北京某中学的夏老师对记者说,她在平板电脑上下载了几千本电子书,还分门别类做了归档,“这些书不一定都能读完,但说我来对这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每当想到它们就觉得特别踏实。”

    “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增量。《论语》是阅文平台2021年最受欢迎的读物,全年站内阅读人次接近3000万,而阅读《论语》的读者超过80%是30岁以下年轻读者,让经典文化在数字空间焕发新生命力。”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目前阅文平台出版物覆盖数十种品类,去年阅读人次上亿。

    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也认为,网络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中文在线打造的“书香中国”互联网数字图书馆,汇集超10万册图书,为百姓构建“终身书房”,目前已为12个省市建设数字农家书屋28000余个。

    “报告”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中44.63%为19岁至25岁用户,27.25%为18岁以下用户,年轻人成为数字阅读主力军;电子阅读形式使用度高达96.81%;同时,电子阅读中用户阅读2小时以上占比57.97%。可见,电子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电子阅读用户已进入深度阅读阶段。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9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尤其是中青年人成为数字化阅读主体。2021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有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有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另据《中国儿童数字阅读报告》和中国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20年参与数字阅读的7岁以下儿童和中老年群体皆有增长,说明受众人群已涵盖孩童到老人的多个年龄层。

    “阅读时间长、覆盖人群广,反映出数字阅读正在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表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1.12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8.42分钟,两项加起来接近3个小时,远超人均纸质书阅读时长的21.05分钟。

    “可以说,数字阅读迎来了‘全民时代’,这是整体性的社会阅读场景重构。此外,由于防疫期间大家更习惯居家活动,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数字阅读潜力。”翁昌寿表示,互联网蓬勃发展,电子书、网生内容等供给成为主流,而超10亿网民规模和超过5亿的网络文学用户规模,更是促进数字阅读产业的不断增长和蓬勃发展。

    今年,全民阅读已第9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发展至“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业内专家认为,5G时代,读者越来越追求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生活,但无论阅读形态和场景如何变化,阅读的本质和力量不会变,优质内容仍是数字阅读的核心,应将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导向和内容质量放在首位,让数字阅读技术进一步为全民阅读助力提速,更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场景化的阅读需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