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狮"话 | 陶瓷萌狮“出圈”

狮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瑞兽,在工艺美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不同的创作者,对狮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每一件狮文化相关作品背后,可能都有一段因缘故事,或是藏着某种奇妙构思。本期“泉州‘狮’话”,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一起看看年轻瓷坛新秀们创作的带有当下时代印记及人文审美的狮文化陶瓷作品。

每个人心中都有独属自己的狮子

拟人化创作的萌狮摆件

作品《百事可乐》

狮子耳朵呈海螺状,寓意平安。

龇牙咧嘴的萌狮香插

作品《万事大吉》(林似钦 供图)

雌狮子趴伏在地与小狮子逗玩

抽象型瓷狮(左)与狮型香插

作品《生日快乐》(林似钦 供图)

对狮憨态可掬,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

作品《好日子》(林似钦 供图)

□本报记者 许文龙 陈小阳 文/图(除署名外)


拟人化创作 更灵动更有情感

一提到狮子,许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雄狮威武凶猛的形象。但在德化青年瓷艺家陈德生的工作室,几款不同规格造型的陶瓷狮子摆件,却萌态十足,颇具亲和力。其中一套对狮摆件的狮子耷拉着耳朵,萌萌的大眼睛,嘴巴张得很大,仿佛是在大笑,脖子上挂着铃铛,头分别歪向一侧,与对方深情凝视。雄狮子右脚下踩着绣球,雌狮左脚下则踩着一只倒地戏耍的小狮子。

对狮采用3D打印,上的是龙泉釉水。因体型较小,既可放在书桌柜子上当摆件,也可放在茶几上泡茶的时候把玩,拿在手上手感轻重刚好、油润光滑。

年轻,总喜欢不断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出生于1987年的陈德生,对德化陶瓷艺术创作有着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在传统基础上创作出一些创新作品。2009年,刚从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大师班毕业不久的他,只身前往北京闯荡,接触多样的艺术形式,不断丰富的艺术认知,让他碰撞出了融古今文化与多元艺术情怀的个性化现代瓷艺作品风格。

展柜上一对体型较大名为《喜狮》的对狮做工精美、造型别致:雄狮子昂首挺胸,眼睛目视上方,两只后腿微蹲,两只前腿就像人的手一样左右交叉,悠闲地趴在一颗大绣球上;雌狮子则呈半趴伏状,头与前腿紧贴着地面,后腿则直立,狮头上还立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狮子。“我是想通过这对雌雄对狮的体态,表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谐共处的理念。”陈德生说,其他对狮作品中,雌狮多将小狮子踩在脚下,这套作品则一反常态创作,让小狮子骑在雌狮头顶,看起来也更具灵动感,更好地诠释小狮子的调皮与雌狮子的母爱。

平时空闲的时候,陈德生就喜欢以狮子为题材创作一些作品。“我不会拘泥于南狮、北狮的区别,而是更加注重如何通过体态的塑造来传递我想表达的情感和理念。”创作过程中,他喜欢运用简化、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萌狮更多人的情感,让其看起来更像人,让旁人看到这件作品后能倍感亲切,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甚至能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或是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共鸣。

结合动漫设计 更新潮更具亲和力

瓷狮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不止有狮型摆件一种。每个创作者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狮子形象。在德化瓷坛后起之秀林似钦心中,舞狮一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创作的狮文化作品,多是围绕着一个小福娃和舞狮狮头展开,以此创作了《好日子》《万事大吉》《百事可乐》《生日快乐》等一系列作品。

“这个狮头是南方传统民俗中舞狮的狮头。”林似钦说,闽南地区每逢重大节庆都会有舞狮的习俗,他对舞狮的印象非常深刻。大概十年前的一个春节,他回老家参加先祖的祭拜仪式。仪式上有个舞狮的表演节目,一下子激活了他关于儿时的种种记忆。他就用瓷土捏出了一个小样,感觉很有意思,于是不断地进行优化,创作出了第一个狮文化的作品《好日子》。

整件作品表现的就是舞狮的场景:一个小福娃笑逐颜开,双手举起狮子头。巧妙的是狮身后部,还有一个小福娃藏在里面,匍匐在地仅露一腿,表示二人配合,欢乐舞狮,萌态十足。2017年,作品《好日子》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并被国博收藏。2020年,作品《好日子》入选第十届(上海)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并被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收藏。

而《万事大吉》作品灵感来自有“汉代第一俑”之称的击鼓说唱俑,作品中小福娃设计成泉州民俗拍胸舞的舞者形象,又有木偶的神韵,左手举着狮头,右手比一胜利手势。《生日快乐》为蛋糕造型,蓝印花布底座上的蛋糕也是一个狮头,布满了厚厚的奶油,狮头上是另一小狮头,嘴含金币,小狮头上一欢快小福娃快乐玩耍。

在对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挖掘中,林似钦注意到中国的喜文化。古人有“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四喜诗》。林似钦对此进行了衍生和拓展,创作了陶瓷作品《四喜》,延续他一贯的孩童与狮子元素。胖乎乎的小福娃,一个手中拿着狮子头,一个戴着狮头帽嘴咬铃铛,憨态可掬,活泼可爱。最近,他依然延续这一狮子主题,正在创作一件名为《晚安》的作品。作品中,一位吸着奶嘴、头戴狮头的小福娃趴在一件狮纹枕上,安详地酣睡着。

在林似钦看来,太过于传统的东西,年轻人不一定会喜欢,但加入新元素,年轻人就会去了解。“我一开始就想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所以最后选择小福娃和舞狮这两种元素。以前很多艺术家创作的瓷狮作品比较偏静态,我想做成比较动态的东西。”出生于1988年的他大学专业学的是动漫设计。他创作这些狮子作品,视觉造型都脱胎于传统造型艺术,但通过小福娃的演绎,动漫的“深描”,使得传统民俗文化更具有亲和力,更具有心灵贴近感,让人产生更多的共鸣,唤醒更多的文化记忆。

融入喜庆文化 更具喜感更憨萌

在许多正式的场合,狮子的造型都相对比较威严,有镇宅、辟邪的寓意。而德化许多青年艺术家创作的瓷狮摆件,更多地将其与喜庆文化相结合,显露出独特的憨萌喜感,亦称之为“喜狮”或“萌狮”。

在青年瓷艺人苏达芳的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七八种不同形态的“萌狮”。“这些有的是我自己独立创作,有的是泉州市区或者其他地方一些文创公司或设计师自己创作后,我再帮他们依据陶瓷材质的特性进行方案完善。”苏达芳笑着说。出生于1989年的他是惠安人,后来到德化求学,学习雕塑。两年前他自己成立工作室。在其工作室内,一款对狮形象看起来有点像闽南的风狮爷,蹲坐在四方台上,形态较为抽象化,胸前悬挂着铃铛。另一件瓷狮作品是香插,一个头顶着大狮头、双目微闭的孩童双腿盘坐在地,仿佛在静心参禅打坐,双手交合处设计了一个小孔用来插香,造型独具特色且禅意十足。“这是一位设计师创作的作品,放在我们这边生产。”苏达芳说,“狮”“香”结合,谐音“思乡”,用以表现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狮子作品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有些摆件看起来很简单、很抽象,有的则是看到古人创作的一些作品,突然来了灵感,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苏达芳说。现场就有一对萌狮香插与众不同,简化的形象中重点突出了眼睛和嘴巴部位的刻画,突出的双眼,好像被灌进了大风的嘴巴张得很大,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看起来十分喜感。

惠安的石雕闻名遐迩,其中有许多与狮有关的石雕,尤其是石狮子。作为惠安人,苏达芳对此再熟悉不过。他就借鉴石雕狮子一些手法,创作了独具海边特色的瓷狮摆件。“最特色的地方是,我将狮子的耳朵设计成海螺状,赋予狮子能听到出海渔民声音的寓意,既有渔民出海平安归来的愿望,也借此向在家的亲人报平安。”他说。

在苏达芳看来,很多人创作狮文化作品的初衷,往往更多地想要表达一种平安喜乐的正能量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种美好事物和文化是相通的,本身就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千百年间不断传承,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中发展创新,生生不息。未来,他也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狮文化作品不断被创作出来,获得人们的喜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