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学院实践队“深入泰宁调研,助力乡村振兴”出征泰宁

近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三明泰宁县“乌瓦黄墙,忆汉唐古镇燃熠熠星火;绿水青山,看两宋名城谱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三明市泰宁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带队老师高旻、吴明懋以及11名本科生组成,开展以深入泰宁开展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以实地调研企业、革命史学习教育、了解非遗文化、走进金溪河调研水质情况、材料专业及资助宣讲为辅的实践活动。

听红色故事,传革命火炬,常忆和平来之不易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红色事迹育人,红色精神励人,为弘扬红色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实践队走进革命老区泰宁感受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队参观泰宁红军街,红一方面军总部,周恩来故居,红军医院,采访退伍老兵。聆听红色故事,树立红色理想,传承红色基因。

图一:实践队员采访退伍老兵

观加工工程,联材料专业,资助政策社区普及

作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振兴,实践队决定深入调研,在三下乡期间,前往福建省三凯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日木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泰宁企业发展状况,并采访了相关企业负责人了解相关人才需求,材料专业相关设备。此次参观丰富了实践队材料知识素养,同时让队员们了解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实践队员还来到了泰宁一中宣传材料专业和资助政策,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材料专业和资助政策,通过宣传资助政策助力更多心怀梦想的学子圆学业梦。

图二:实践队员向泰宁一中学子发放资助政策宣传书。

品泰宁美食,赏梅林之戏,非遗文化自强不息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为促进乡村振兴,实践队员投身泰宁,多方位体验当地社会文化活动。追寻梅林戏,采访梅林戏相关负责人毛清标老师,并在梅林园赏一曲梅林戏。品泰宁美食,关注美食传承方法,现场学习美食制作方式,在舌尖寻味泰宁。在戏腔和音乐的碰撞中,实践队员们深深得感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美感和无限的魅力。味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极大地增强实践队员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也精心拍摄相关照片和视频,助力当地非遗,美食文化宣传,唤起大众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

图三:实践队员采访梅林戏负责人毛清标老师。

行朱口王坑,访村支书记,乡村振兴材子助力

实践队来到乡村振兴的最后一站-泰宁朱口镇王坑村,采访村支书记卢远由,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振兴政策前后王坑村外貌,收入等方面的变化。走进王坑村产业基地,观察马面南瓜,黑籽花生生长情况。曾经,王坑村一度是朱口镇有名的“后进村”,环境脏乱差,村党组织被评为软弱后进党组织。近年来,王坑村按照“党建引领、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为主线,发展生态,发展旅游。卢书记带头做起,整治脏乱差,创新“三队一组”模式。并通过召集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王坑村道路拓宽,杂草清除,依托“乡愁王坑”农旅品牌,实施了“莲塘步道”“网红桥”“乡愁墙绘”“荷塘彩虹”“莲塘雾森林”,精准开发集周末亲子游、农业体验、餐饮休闲、研学娱乐为一体的乡村农旅项目,摇身一变成为了深受欢迎的网红打卡村,打开了面向全国游客的大门。我实践队有幸到莲花池观赏,体验了“莲塘步道”,欣赏“乡愁墙绘”,队员体验感较好。现如今,村子迅速发展,农户增收致富,生活日益红火。未来,王坑村党委将继续牢记初心和使命,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面对采访,卢书记频出金句,“村里要发展,产业要先行,没有产业只是做空等政府补助,村里是发展不起来的,一个村有一个村的品牌,一个村有一个村的发展思路。我们脚下的路是要靠自己去走,不能靠政府去扶持。”“人居环境是“面子”,村集体经济和老百姓腰包是实在的“里子”,要鼓起腰包,就要发展产业。”

在走访过后,实践队员根据村中目前情况,从大学生角度出发,以实践过程中一系列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的活动为基点,向卢书记提出相关建议。希望王坑村未来可以进一步依托当地富硒土壤环境,种植相关特色农产品,打造产业链,利用新媒体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激活闲置土地资源,打造乡村农旅,以特色文化吸引游客,引资引才,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图四:实践队员与卢远由书记采访交流。

实践队以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泰宁革命老区,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多个角度助力乡村振兴。真”材“实”料“搞调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走进乡村,实际考察,用心开展各项活动,彰显当代青年的蓬勃朝气。做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立志进一步坚定信心、奋发作为,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以青春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