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也有“法律顾问”,副中心首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法官工作站成立

“这个工作站建起来,以后要是遇到了揪心事、烦心事,就可以面对面跟法官说一说,听听他们的法律建议,专业又方便。”2022年8月11日下午,三中院执行局党总支与通州区漷县镇党委签署了《党建共建、服务乡村合作协议》,在漷县镇党群活动中心和军屯村分别挂牌“乡村振兴司法服务工作站”和“零距离驻村法官工作站”,为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迈出了新的一步。

韩德芳是北京三中院执行一庭干警,2021年12月赴通州区漷县镇军屯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带领村党支部开展规范化建设、发展村庄产业等工作外,他还结合农村基层治理现状和自身优势,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推动法官工作站的建立。“有了这个工作站,我们法院普法工作就有了据点,村民也有了‘ 法律顾问’,有利于在村庄内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双方的合作是加强诉源治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三中院执行局党总支书记蔡英伟表示,三中院将通过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积极适应群众利益诉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以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据悉,三中院执行局党总支将和漷县镇党委围绕乡村振兴,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基层治理、普法宣传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形成“两站三平台四机制”新模式。

“两站”

“两站”即设立“乡村振兴司法服务工作站”和“零距离驻村法官工作站”。以乡镇、村两级法官工作站为载体,打造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平台,法治宣传培育指导平台、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平台。村民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到诉讼咨询、普法宣传等专业司法服务。法官工作站聚焦村民的身边事、揪心事、烦心事,法官将面对面回应村民的司法需求,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用心排查隐患、用情化解纠纷,用法培育民风,有效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与村民的“零距离”接触中,及时将社会矛盾、风险化解于萌芽。 

“三平台”

党建共建交流平台

持续深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联合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相互借鉴党建工作的好方法、好经验。通过青年理论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增强青年党员服务意识。

专业司法服务平台

从资源共享、问题研讨、纠纷化解三方面,积极回应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调解组织、基层自治组织调解纠纷提供法律指导。

联合普法宣传教育平台

针对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法律法规,联合开展广泛的普法宣传,营造良好乡村治理环境。

“四机制”

多元解纷诉源治理联动机制

主动融入中共漷县镇党委领导的“党建+网格”基层治理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乡村振兴司法需求响应服务机制

三中院执行局党总支将积极回应漷县镇相关政府部门、基层村居组织,调解组织在法律指导、普法宣传、指导调解、司法确认等乡村治理方面的司法需求。

乡村振兴司法协调保障机制

在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中,通过发送司法意见书、开展联席会商等形式,及时提示纠纷隐患,避免形成大规模诉讼,保障项目平稳推进。

信息互联报送机制

对于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的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上报有关部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局面。

“以签约为起点,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在党建合作、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办事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三中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田强对双方合作充满期待。

今年是通州区“基层治理年”,漷县镇党委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党建网格、村居网格、功能网格“三个网格”,开展“三下四上两结对”工作。漷县镇党委书记郭枫表示:三中院的司法力量加入漷县镇基层治理的舞台,将不断扩大基层治理的同心圆,为基层治理发挥优势,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

供稿:北京三中院

编辑:赵美兰  汪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