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蟒山只会说“太美了”?中石大这个团队要带你升级!

游国家森林公园,听地质形成史,沉浸式感受中国地质现象的变迁……这个暑假,有这样一批热爱地球科学、喜欢绘画的大学生,他们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以北京十三陵国家森林公园蟒山景区的形成过程和典型地质现象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科普文章和视频,为游客提供一场丰厚的地质科普游盛宴,他们就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三叶萌芽团队的队员。

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北京日报等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  

三叶萌芽团队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一个地学科普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共48人,汇集了地质、绘画、技术和管理类的博士、硕士及本科生人才,核心成员15人,拥有明确的考核和培养机制。团队的五位指导教师分别是经济管理学院朱义清、邓秀焕和纪爽,地球科学学院杨明慧,校团委周学智,他们都拥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商业运营经验和优秀学生资源。此外,团队还有文创产业、景观设计、创业咨询领域的校外资深顾问团指导。三叶萌芽曾获2022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一等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北京市二等奖、2021年全国艺术创意策划大赛特色奖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三叶萌芽”的“萌芽”历程!

芽从园中出

“三叶萌芽”的前身是经济管理学院的“花宿田园”公益支教项目。从2017年开始,经济管理学院邓秀焕老师等就带领学生开始在昌平区十三陵镇等学校周边地区做公益性质的科普讲座,内容以野外实地科普为主。“花宿田园”公益支教项目包括公益大讲堂、学期小讲堂、国防小讲堂、社会实践课和作业辅导课等。

公益活动

邓老师提到,“当时在七孔桥花海为乡村儿童做主题讲座《蟒山是怎么形成的》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特别显眼。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她已经七十多岁了。老人家说自己在蟒山脚下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蟒山形成的原因,因此特地前来,解开内心的疑惑。”这件事情,让团队真真切切地意识到,科普是面向全社会全年龄段的,“只要你想听,我们就做(讲座)!

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团队开始“转战”线上,进行公益转型,探索适合项目公益发展之路。摆脱了囿于参观慰问这些常规公益项目的思维局限,团队开始思考利用大学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有独创性的公益。三叶萌芽团队负责人、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邵璇娅介绍道,“2021年,我与指导老师和成员们在一个多月内进行了23次头脑风暴,终于决定依托中石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优势,对公益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升级改造,‘三叶萌芽’就这样发芽了!”

从“研”出发,用“学”创作,向“产”转化。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三叶萌芽团队从最开始的5人拓展到48人,从本科生孤军奋战发展为本硕博联动,积极投身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服务,对乡村地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对地球科学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将研究成果和学习成果产业化,为乡村景区进行地质科普旅游设计,为少年儿童创作地学科普绘本,助力乡村振兴。

庭院芽欣欣

2022年3月,三叶萌芽团队成员在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自然风景区的地质现象进行考察时注意到,景区发展状况受到疫情的极大影响。虎峪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和民俗旅游业。虎峪村北部有虎峪自然风景区、南部有虎峪园林山庄,自然景观丰富,地质特色明显,但受限于交通、配套服务、宣传等,发展速度不够理想。 “虎峪、十三陵、蟒山都是高校地质专业的经典野外地质实习路线,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一些很简单的地质现象,很多游客也不了解。”这让他们萌生出与景区合作,为景区设计地质科普旅游内容的想法。

于是,三叶萌芽团队决定用实地拍摄的视频为素材,用手绘动画和漫画展现原理的形式为大众科普。当利用新媒体宣传虎峪获得成效,看到更多人能去了解虎峪自然风景区时,团队成员都表示非常有成就感。虎峪的科普对团队来说是一段很宝贵的经历,为三叶萌芽地学科普平台的四大系列之一——沧海桑田系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三个系列分别是热点时事有声绘本漫画故事)。

北京沧海桑田系列未来规划

手绘视频素材

文章、视频示例

科普内容在平台推出后,三叶萌芽团队收获了游客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讲述方式,用更加通俗、吸引人的语言讲述专业知识,助力地质科普旅游。也正是因为虎峪这段经历,三叶萌芽团队得以与蟒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公益合作。

7月19日,三叶萌芽团队派考察小组进入北京十三陵国家森林公园蟒山景区进行取材拍摄,与景区开展合作,计划以蟒山的形成过程和典型地质现象为主题创作科普文章和视频,将地质知识与景区文化相融合,提升公园地学科普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吸引游客进入景区游览。

蟒山公园负责人表示,“当中石大学生拿着一份地质科普旅游设计找到我的时候,我一下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蟒山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包含有很多典型的地质现象,科普旅游是我们早就想做的事,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团队。有了这支高校专业团队的加入,我们的想法终于可以付诸实践了”。

总角采芽忙

“三叶”取自对地质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的古生物“三叶虫”,而“萌芽”则暗示着为少年儿童进行地球科学的启蒙。在微信视频号、公众号、抖音等六大新媒体平台搜索“三叶萌芽”,你都能找到以“矿物”和“岩石”为主题,为3-6岁儿童创作的地学科普有声绘本。

而在一幅幅轻松有趣的科普图文背后隐藏的是并不简单的工作。团队前期在经过调研之后,发现绘本市场虽然庞大,但针对地学科普的绘本却内容零散、不成体系。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团队从无到有,从最基础的撰写大纲做起,然后再绘制图片、配文、剪辑视频等,每一步作品都会经过无数次磨合修改,最终的呈现还会经过指导老师专业的审核。地球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代正明是团队五位创始人之一,他提到,“像我剪视频的时候就比较喜欢压缩内容,经常把10分钟的内容压缩到两至三分钟,把自己认为一些深入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给删去了。”如何准确把握寓教于乐,用通俗易懂特别是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讲述专业的地学知识,是三叶萌芽团队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其中,为了绘本能够更加贴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部分团队成员亲自到育儿机构和幼儿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认知方式;召开例会时,团队一起阅读其他的幼儿绘本并发表感想、讨论优劣;初稿完成后,邀请早教专家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现在我们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多面手,大家教学相长,很快就能上手。”提到学生们的成长,邓秀焕老师特别自豪。

有声绘本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线以来,收获了很多孩子和家长的好评。有趣的有声绘本,让并不识字的幼儿也能沉浸其中,津津乐道。“我家昕宝每天都至少要跟我说一次‘妈妈,我要看三叶宝石!’同一篇绘本故事,他来来回回看多少遍都不腻,认识了很多矿物和岩石,现在看到一块长得奇特的石头就问我是什么,他现在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一位三岁半宝宝的妈妈这样说。

未来,三叶萌芽团队将继续“产学研混合型”公益创业模式,计划推出逐步以儿童兴趣为导向、人物特点贴近儿童、文字数量精简、画面风格明亮统一为特点,覆盖K12各个阶段共三十六套绘本,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观,并准备将营收利润的一部分反哺社会,向学校、图书馆进行绘本捐赠。

芳芽吐心声

又是一年开学季,同为中石大学子, 三叶萌芽团队的一些成员特地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些宝贵的创业经验和建议。

代正明坦言,作为在校大学生,最大的优势便是身边的同学——一群有理想有热情的青年。因此他们最终选择的是“产学研混合型”公益创业模式。邵璇娅解释道,这种创业模式即从“研”出发,用“学”创作,向“产”转化,是一种将校园智力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反哺公益事业的公益创业模式,三叶萌芽团队正是利用了中石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专业的优势,不仅使得团队成员有机会深入学习这些行业顶尖的研究成果,还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当中,形成商业化的产品,进行自我造血,为公益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热爱是我们最大的特点,专业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邵璇娅总结道。

一个创业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邵璇娅提出,清晰高效的分工合作方式是前提,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是保障。三叶萌芽团队根据实际设置了不同的小组,有效划分职能,各组成员优势互补,以便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沟通,团队不仅每周召开例会,还会以项目为单位召开讨论会,会上主要进行成果总结交流和问题的讨论解决,避免各部门之间的割裂。

相比于大众印象中那些能说会道、侃侃而谈的创业者,邵璇娅认为内向的人并非不能创业成功,因为创业者最需要的素质是自信。“创业过程一定是充满艰辛的,会不断遇到新的挑战,但‘自信’这个锦囊秘籍往往可以带来令人惊奇的效果:对内,它能将团队拧成一股绳,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对外,它能传达给别人‘有前景’的信号,得到更多的支持。”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们,三叶萌芽团队送出了寄语:你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在中石大,你会遇到影响一生的恩师、碰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请保持谦逊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请重视每一次承诺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最重要的是,学习学习学习。欢迎来到中石大,创造属于你们的精彩!

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采访:贾子桐 王贵雯

文字:汪晨曦 刘玉旸

编辑:魏志博

责任编辑:华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