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街道硬件升级助力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中关村街道/供图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0年发布以来,为减轻居民垃圾分类的工作量,从根源上解决桶难开、周边脏、异味大等垃圾分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中关村街道长期开展提升桶站、驿站建设,结合辖区特色将科技、创新充分融入到垃圾分类硬件提升的工作中。进而减轻居民自主垃圾分类负担,促使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采访中,中关村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科长张宏告诉记者:“中关村街道根据2022年的年初计划,在去年已建成8个垃圾分类驿站的基础上,今年又建成了5个垃圾分类驿站,以及一个密闭的、智能的垃圾分类桶站。垃圾分类桶站特点是方便居民投放,隔离厨余垃圾破袋投放产生的异味。而且桶站全部都采用太阳能来供电,自动开合,还有超声波的消杀。”

“原来桶站没改进的时候,异味比较大,而且不智能,是传统的手拉形式,对周边的环境卫生也有影像,自从改进了之后,桶站变得智能化、主动化了,既干净又卫生,而且它定期会自动消杀,卫生的问题都解决了。”双榆树东里北社区的居民李大爷对记者说。

记者在双榆树东里北社区桶站看到,升级后的桶站将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可回收物桶以及大件垃圾存放点密封至垃圾柜内。在此基础上,社区让减碳与垃圾分类相融合,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以及太阳能语音播报系统,让减碳和垃圾分类双管齐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记者 张译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