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体教融合结硕果 省运会上创佳绩

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西安高新区159名体育健儿代表各地市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共245人次获得奖牌,夺得57枚金牌,42枚银牌,26枚铜牌,53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41人次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占整个赛事一级比例的22.6%。其中由高新区各中小学组成的足球队分别获得男足甲组冠军,乙组、丙组亚军;获得男子棒球冠军、垒球亚军、篮球亚军;游泳队个人单项、全能获16金、6银、14铜;田径项目摘得6金、2银、2铜;网球个人单项、团体获8金、4银、1铜。高新区实验小学夺得羽毛球U12组团体冠军;在本届省运会上,西安高新区除了在游泳、田径、篮球、足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展现出碾压式优势之外,在体操、棒垒球等项目上也展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一直以来,西安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体育和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把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深化体教融合,逐步构建起了体育教育“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基础+特色”发展。全区体育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除了开设涵盖足篮排球、游泳、田径等30个传统项目外,还开设空竹、花样跳绳、地掷球、曲棍球、棒垒球等20余个特色项目。高新一中游泳、高新二中棒垒球、高新五小空竹等多所学校的体育成绩及项目特色已日益凸显。

推动“三大球”普及发展。将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必选一项作为学校全员普及开展的项目之一,建立了“区级、名校+级、校级、年级”四级联赛体系。每年近400支队伍参加各级各类三大球比赛700余场次,全区共有足篮排社团180个,经常性参加三大球运动的学生超过5万人。

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启动青少年体育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指导学校将教学和训练有机结合,每校设立1个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通过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兼职或依托高等院校、各级项目训练基地、青少年俱乐部等,组成学校业余训练队30余支,建立10个区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陆续为上海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高校培养和输送高水平学生运动员50余名。

实现体育教育资源共享。30所学校向社会开放运动场,免费提供田径场30块,篮球场52块,足球场25块,乒乓球场31块,羽毛球场20块,排球场5块,满足体育运动需求。鼓励学校与协会、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教学、训练、竞赛,调动“师生家校社”五大主体,全区60所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与社会组织合作,形成了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近年来,在省、市教育、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教育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全国足球、篮球、排球、冰雪等特色学校33所,国家及省市体育传统学校24所,并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满天星训练营”。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系统谋划和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全面深化教育体育改革,打造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样板区,不断推动高新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