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风作品装扮校园,她带领孩子玩转艺术遇见美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6日讯(记者郭丽霞)美术课堂上带着孩子在树桩上画画,在鹅卵石上涂鸦;师生一起用剪纸、中国画等创意作品装扮校园,其中不乏向梵高、亨利·摩尔致敬的作品——多年来,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美术高级教师花晓红带着满腔热情,将勤劳与智慧融入三尺讲台,带领孩子遇见美。

华侨城小学美术教师花晓红。  采访对象供图

在传承中创新,她带领学生扮靓校园

采访对象供图

“我们的学校是蓝天下最美的校园!”华侨城小学的孩子们充满自豪。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是他们自我展示的天地,而这样绿色、环保、精美、富有创意的校园文化的策划者正是美术学科带头人花晓红。她引导孩子们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争做校园美化师。

“点染勾皴五色清,丈山尺树律分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画,涵养着一代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花晓红老师带着华侨城小学的小小“文人雅士”挥毫泼墨;用一张纸、一把剪刀剪出精彩;绘制一幅幅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民画,率真朴实;打造精彩的皮影剧场,人物栩栩如生。

花晓红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在她的带领下,一张张废弃的黑胶唱片,变成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一张张皱纹纸搓卷成彩色线条,盘摆出了一幅幅荷兰大师梵高的经典之作;一颗颗大小不一、颜色丰富的扣子,粘贴成法国大师亨利·摩尔的作品。孩子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与创新,精心布置在校园里,让墙壁变得熠熠生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19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

桩上画画、鹅卵石上涂鸦,美术课创意无限

采访对象供图

在木桩上画画,在鹅卵石上涂鸦,她带着学生一起,将葫芦、扇子、瓶子、石膏板、泡沫板、油纸伞、PVC管……全都变成了艺术作品。

在花晓红的美术课上,她脑洞大开,带着孩子们玩转艺术。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的她扎根课堂,非常注重创新。她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创新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更是国家进步的需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于是,她用一个个闪光的灵感,点燃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与创造,为孩子们埋下一颗热爱创新的种子。

2020年疫情期间,花晓红带着孩子们创作了近50幅作品,用绘画等形式宣传防护知识,歌颂医护人员。她又组织全校师生参与由杨威、王迪、杨雪三位发起人发起的“停课不停学,你我共成长,一封画信为你加油”的公益活动,积极互动传递正能量。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双减”背景下,花晓红带着学校美术团队以研促教提素养,以教促学提素质,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提质增效。5人组成的美术团队硕果累累,仅在2021年武汉市第十三届学校艺术节案例评比中,她们报送的四篇案例均获一、二等奖,其中花晓红老师的案例获市一等奖,后又被送省级参赛,也获得一等奖。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