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解密《义贯星河》:“你我向上,家国向前”

未觉三夏尽

时序已新秋

8月13日晚,“奇妙游”系列再次上新,与《唐宫夜宴》一样,这一次,我们的故事背景仍然设定在唐朝。通过少年李长风的游历,我们一同体悟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内涵。而《义贯星河》中所体现的家国大义,是整场《少年奇妙游》的燃点和泪点所在。

郭晋豫/文

为了这个问题,我们专门采访了负责拍摄《义贯星河》短片的导演,给大家揭秘故事背景以及节目中那些值得关注与琢磨的细节!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看了节目的朋友应该能记得这支歌,它源自曹植的著名诗作《白马篇》,又通过张筱真老师的谱曲与武警男声合唱团的歌声,将我们拉回历史的沙场:旌旗与黄沙,兵甲与血伤,还有硬骨铮铮的汉家儿郎。

随着镜头,我们看唐朝历史上最不该被遗忘的那支铁血孤军,那些独守边疆半个世纪的白发兵。

安史之乱后,唐朝实力锐减,安西精锐唐军被调往中原平叛,觊觎已久的吐蕃趁机出兵攻陷河西走廊,唐朝与安西都护府的联系被切断,随着吐蕃的步步蚕食,安西都护府逐渐成为了西域的孤岛。

当时安西都护府守将郭昕的兵力与吐蕃有着十倍左右的差距,战争残酷的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孤悬西域的安西唐军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一共坚守了四十多年,年轻的士兵变成满头白发的老兵。公元808年,安西军队被攻破龟兹城,白头军死战不退,最终全军覆没。

他们至死也没能回到心心念念的长安,但他们用一生护住了大唐。

无论是节目中将士誓死守卫的大唐边境,还是在现代我们中国的沿海边陲,一代代的边防士兵都赓续传承着这种血脉信念

来自天南海北的一代代官兵,登上荒芜岛礁,迈入茫茫大漠,扎进连绵群山,挺立冰峰雪谷,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家国情怀,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感情,是一种刻于骨血中与生俱来的对国家的深情大爱。

烽火连三月,家属抵万金

在众多令人动容的场景中,将士撰写家书的画面,也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1200多年前的此时,数位在唐代安西四镇戍边的战士,面对一年四季的西域大地,提笔写下了风神潇洒、字迹优雅的家书。

可惜的是,这些信没有送到他的家人手里,却被1200多年后的我们收到了。2022年的阳春时节,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正式揭晓,榜上有名的十大遗迹中,就有这封家书的出土地——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家书残片

这些出土的家书证明当时一部分烽燧士兵有不低的文化水平,而且颇有文学性,仿佛把人带回了那个盛唐诗歌中五光十色、缤纷绚烂的世界,然后将士们写下的,大都是对家乡的思念、对伴侣的牵挂、对报国的渴望,还有死后的归属……

《义贯星河》节目画面

本节目中还原的“娘子不须忧愁,收拾麦羊,勿使堕落……”这封家书残片,让参与解读的考古工作者无不深受感动,遥想当年,不知哪位离家在外的将士,以此惦念鼓励家中的妻子维持好生计。“短短几行字,仿佛这个铁骨柔情的汉子就站在了我们面前。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张信笺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沉甸甸的小人物故事。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自己的爱和家园,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最终,这些熠熠生辉的文字,经过历史的磋磨,以最优雅的形态在今天重见天日。在沙中纸上,在字里行间,获得了世人的瞩目,也激荡起着今人的心灵。

总有人说中国人不太浪漫,其实他们的浪漫是家国情怀

将士们抛洒家书的画面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节目中身处大漠腹地的他们,明知家的方向是茫茫无边的,也明知家的距离是遥不可及的,却依然每日在城墙上翘首东望,依然引吭高歌,依然撰写家书,依然披甲上阵。

纵使岁月催人老,不改年少赤子心。

曾经的虎狼之师如今已变成了一个个白发苍苍的孱弱老人,但他们依然手执长兵,陷阵杀敌,为大唐的荣耀和尊严进行着最后的抗争……

一代代“义贯星河”的将士们,将他们的生命定格在最美的历史长河中,当我们步履匆匆时,别忘了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他们。

有乡思、有悲壮,是坚定、是传承。

“遇见”沙堆烽,“对话”唐朝戍边将士,不论是精神信念,还是家国情怀,都已寄寓在这八月的“义贯星河”之中。

正所谓:

大漠孤城气势高,

英勇忠魂向凌霄。

铮骨不曾屈敌势,

白发何畏岁月刀!

如果你完整地看过《少年奇妙游》,再回头看一眼节目开头那幅“玄之又玄”的画,便会发现,此处师傅的旁白是:

“人之一生,便如这画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山非山,见山亦山。”

镜头由此推入逐渐墨染、显现山水的古画,通过暮年李长风的视角,倒叙回顾了这场少年的“奇妙游”。

而在这之后,长风转身看到小徒弟,像当年师傅问自己一样问他:

——你看到了什么?

——弟子什么也没看到,只是觉得这画,玄之又玄

——看来,你也到了该下山的时候了。

在新一代少年下山游历的画面中,反复切换着平行时空里,长风当年游历的场景。

这些场景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经历,或即将经历的人生种种。正如歌中所唱:

看尽世间潮,回首地远天高;

人还在,情未了,心不老。

在光阴与轮回之中,一代一代的少年,就像师傅与长风、长风与小徒弟一样,又开始了新的“少年奇妙游”

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

只愿“你我向上,家国向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