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莆田观察】城厢:整合文旅资源 建设旅游强区

作为莆田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城厢区依山、滨溪、向海,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如何立足资源禀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城厢区委书记王文才。

4A级旅游景区绶溪公园一角(资料照片)

“满眼皆山水,处处有人文。”王文才说,城厢区有千年水利木兰陂、千年古刹广化寺,还拥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6处,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开莆来学的发源地、莆田文化的肇始之地,也是闽中地区革命的摇篮。同时,木雕、油画等工艺美术文化蜚声海内外。既有莆田人民的“后花园”“大水缸”——东圳水库,也有贯穿城厢大地的木兰溪和环绕滨海集镇的生态蓝湾。拥有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5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以及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等。2021年,全区接待游客4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0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莆田市美术馆夜景 许武 摄

近年来,城厢区委、区政府以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整合文旅资源,加快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许武 摄

王文才表示,城厢区把文旅经济列入全区1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全力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一是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构建“东有绶溪休闲、西有钟潭工艺、南有木兰陂世遗、北有东圳生态、中有广化寺文化”的五大文旅发展新格局。同时,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创新“商、养、学、闲、情、奇”六大类型,基本形成旅游生态闭环。二是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坚持找准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加快推进业态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等,策划推出青山绿水之旅、非遗探索之旅、名人故里之旅、禅修森林之旅和生态文化游等5条主题线路。三是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强化产业项目支撑,重点推进木兰溪十里风光带、钟潭工艺小镇、泗华郊野公园、凤凰福道等12个文旅项目建设。

东圳水库烟波浩渺,有“莆田千岛湖”的美誉。卢德山 摄

“区第十次党代会擘画了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宏伟蓝图,发展文旅经济产业正是题中之义。”王文才说,城厢区将以打造“一核二轴、四区八园”文旅产业发展格局为路径,全力谋划一批能落地、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凤凰福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文化+文物+非遗+民俗+旅游”等文旅叠加模式,持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让文旅经济“旺”起来;进一步丰富特色产品、开展特色活动,重点推介工艺文创之旅、红色研学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绿色生态之旅等8条精品路线,让文旅品牌“靓”起来;加快旅游元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要素配套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让文旅环境“优”起来。力争到2025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努力把城厢建设成文化旅游强区。

记者手记

当下有为  未来可期

天马山麓,有“莆田千岛湖”美誉的东圳水库烟波浩渺,如诗如画;常太境内,令徐霞客眷恋的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延寿溪畔,城市绿心绶溪公园郁郁葱葱,风景秀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厢区最亮丽的一张名片,也是城厢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所在。山水林田湖草沙,好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擦亮生态底色,统筹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城厢既守住“绿水青山”,又赢得“金山银山”,美丽生态正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

旅游景点不仅要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更要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唯其如此,才能经久不衰,魅力无限。

如何激活生态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让文化与旅游共融共生、相辅相成?城厢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如今,人文历史、工艺文创、红色研学等精品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在城厢备受青睐,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洋溢着古韵今风的城厢散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不仅让旅游更有诗意,也让文化走向远方,谱写了城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山水是城厢的颜值,人文则是城厢的气质。“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谋划一批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文旅项目,加快旅游元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探索“文化+文物+非遗+民俗+旅游”文旅叠加模式,进一步丰富特色产品、开展特色活动……城厢打出的这套发展全域旅游组合拳,让人们对城厢旅游有了更多新期待。

城厢旅游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来源: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作者   陈盛钟  易振环

编辑:林友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