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95周年」修水:老区焕新颜 今朝更好看

8月16日,“纪念‘三个95周年’ 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走进九江市修水县,参观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实地考察当地老城改造项目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走街串巷感受革命老区新活力。

▲采访团在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一楼大厅合影留念。摄影丨焦亮辉

追寻红色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秋收起义的第一枪在修水打响,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武装部队和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凡意义。走进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以时空为序的空间布局,清晰地呈现相关历史人物、革命旧址及战斗遗址,让人们得以系统地了解秋收起义的全部经过,为此,纪念馆曾先后改版过五次,才有今天人们见到的模样。据纪念馆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游客接纳量,满足今后的红色教育、红色研学需求,目前纪念馆正进行扩容建设,未来将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采访团在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聆听讲解。

老城焕新 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走进改造后的修水老城区,新铺的黑色沥青路面取代了昔日坑坑洼洼的旧水泥路,粉刷一新的房屋与苍翠的树木错落有致,街道宽敞整洁,配套设施完善。当地一位居住了20多年的商铺店主表示,相比改造之前街道混乱的样子,如今的街道干净整洁,再也看不见破损的墙壁,住着舒服多了。

▲修水老城区街道改造前后对比照。

据了解,在老城改造中,修水县还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元素,最大限度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放大城市文化功能,结合老城周边环境特色,打造便民的15分钟生活圈。

“生态观光旅游+特色种植”为乡村振兴开路

走进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钟灵毓秀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双井村是以“诗书双绝”著称的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黄庭坚的故乡,这里也被称为“华夏进士第一村”。据史料记载,宋代双井村仅黄氏家族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可谓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如今,双井村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和茶叶产业,村里现有1500亩茶叶基地和500亩茶苗良繁基地,出产的“双井绿”茶叶闻名中外。

▲双井村黄庭坚故里。

走进修水县何市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各式花卉、蔬果琳琅满目。据何市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勇介绍,当地以辣椒、圣女果、丝瓜等产品种植为主,由政府牵头,采取“土地流转+农户务工”的形式,农民可以来种植基地务工,按小时计算酬劳,流转出去的土地还可以按市场价每年获得一笔收益,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采访团参观修水县何市镇现代农业示范园。

“归雁经济”激发老区工业活力

在修水县机械制造返乡创业园内,忙碌的生产线上机器轰鸣、火花飞溅。园区采用“量身定制”方式为企业打造标准厂房,目前已吸引入驻配套项目13个,可为15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近年来,修水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围绕机械制造、绿色食品、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9个。

▲采访团参观修水县机械制造返乡创业园。

采访团参观考察了园区内的修江电器集团,这是当地一家以电力器材为主打产品的企业,企业创始人熊医是修水县人。说起从上海返乡办企业,熊医表示,创业之初他便想有朝一日能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作点贡献,公司的名字便是以家乡的母亲河“修江”命名。2021年,修水县优厚的招商政策与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熊医下定了归来的决心。乘着政策春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也像熊医一样返回故里,在修水兴起一波“归雁经济”浪潮。

▲采访团参观修江电器集团产品展示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