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长篇儿童小说《树孩》:既美丽童幻,又真实残酷

一棵百年黄杨树在山火中不幸烧毁,残存的一段树根在一位雕刻家手中绝处逢生,在精心雕琢中变成孩子模样的艺术珍品“树孩”。因此,“树孩”不仅保留着黄杨树生前的纯真记忆,还因凝结着雕塑家最后的才华和爱意而具有灵性,成为一个富有感思的生命体,随后它在不同的主人身边辗转,一段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之旅开启了。跟随它的旅程,小读者们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在大开眼界中领略成长的诸多智慧。

《树孩》这本书既充满纯真温情又不乏残酷色彩,既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又考虑到艺术真实。虽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书,但也充分尊重了孩子的审美和理解力。同时,作者赵丽宏也是一位诗人,在《树孩》里随处可见富有诗意的优美文笔,在这样文笔的造型下,书中出现的一系列生命都被赋予栩栩如生的活泼形象,在“万物有灵,生生不息”的主题下,一个个跃然纸上,让人阅读后过目不忘。

本书是赵丽宏的第4部长篇儿童小说,可以说是作者儿童文学系列里的一个“变调”。“童心三部曲”《童年河》《渔童》《黑木头》取材于作者自身的童年经历加工而成,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一个个温暖有趣的人间故事,展现人心的真善美。而《树孩》则是作者在儿童文学创作上一次具有转折性的突破,这篇完全靠想象力飞驰虚构而起的佳作,以一个不能同人类说话交流的植物为视角,客观描写了它的一路见闻,呈现出与人类眼中颇不一样的陌生化世界。不仅趣味盎然,构思巧妙,充满想象力,同时也逻辑严谨,情节曲折生动,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得到平衡,甚至富有哲学意味。

与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树孩》的高妙之处在于它所表达出的价值观并不单一。“这万物有灵的世界,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可以说,“万物有灵”的价值认知是作者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山火来临之前,森林美好得如同仙境,梅花鹿在林中漫步,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它回答黄杨树,“不知道去哪里,在这山林里,去哪里都可以。到处都有树荫和草地”。动物的生活方式是如此与众不同。面对“树孩”的感谢,大槐树这样回答自己对它的救助:“有啥好谢呢,我没有想救你,我只是碰巧挡住了你。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碰巧,碰到了,以后的一切都会跟着改变。”老槐树还告诉树孩,洪水中很多树木被连根拔起,留在原地的只能靠运气,展现了其他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另一种见解和智慧。

“这个世界上,秘密多得很,你用一辈子去寻找,大概也无法都弄明白。”类似这样的表述让童话故事的价值观色彩缤纷起来,带去多维度的更复杂的价值面向,而且丝毫没有一般童话故事里的说教意味。这应该也来自于作家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而形成的智慧。正如作者所言,“千万不要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悟性,真诚地面对他们,把他们当朋友,把我感受到、想到的所有一切都告诉他们,他们一定能理解,会感动,会引起思考。”

此外,《树孩》这部小说有种儿童文学作品里少见的“真实与残酷”,构成了文本里“去价值判断”的零度叙事。在小说中,“树孩”一路漂泊,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小动物和植物,它看见了雕刻家父子的爱与牺牲,发现了老鼠们的可爱与机智,见识了白发老奶奶失去孙子后的孤寂与思念,懂得了大黄狗的嫉妒和忠诚、与萤火虫聊起“光”等等,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与大自然动植物间的交流让它一路思考一路醒悟,长成更有灵性的内心。它更能感知到万物情感里的悲欢离合,从动植物的角度观察到人类对大自然生物的伤害,还在山火和洪水里看见大自然残酷的一面,比如红蜻蜓吃掉青虫,但作者采用的叙事笔调一直是有距离的,也是有限制性的。他既不直接批判,也不高调煽情,尤其是让万物之间的生存关系和状态表现出去价值判断后的“原始面貌”。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想象力,也需要一定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让想象力在虚构世界飞行后也能够在现实逻辑里落地,进而打开更加辽阔而真实的文学世界,让孩子们看见更多,发现更多的智慧,开阔他们的眼界。小说的结尾,给“树孩”灵魂最后一击的是灰天鹅,灰天鹅对它说“有些事情是天生的,不会改变。譬如,我们是候鸟,而你,应该是一棵树”。到此时,“树孩”的内心完全震动了,它的心里久久回荡着灰天鹅留下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在下一个春天,它复活了,长出了又细又长的根须,它在变成它本来的样子。故事至此,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儿童成长小说,旅程暂时结束的“树孩”终于内心觉醒找回真正的自己。这样的成长主题很适合儿童阅读,能够给他们的心灵成长带去新的鼓舞力量。

“我对儿童文学一直心怀敬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用童真的目光、生动有趣的故事,不动声色地讲述深邃的哲理,这对写作者是一个极高的要求。”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赵丽宏坦言自己不是在文字里装腔作势取悦小孩,而是在创作中真正变成了一个孩子。正是作者化身儿童,俯下身去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尊重孩子们的审美和智力,才让《树孩》给我们带来这样美丽而多维的童话世界。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8月15日6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