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遇难、600多名游客被困……这些夏季“网红打卡地”不要再去了!

来源:河南共青团综合自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青年湖南、澎湃新闻、上游新闻、北京青年报、微博@海报新闻、@中国新闻网

龙漕沟致7人遇难后,近日,多处“野生网红打卡点”引发关注。

16日,又有网友发现,浙江杭州建德的废弃矿洞成了某社交平台热门打卡点之“避暑胜地”,不少博主“种草”时都会提到“能玩又清凉”“全新的未知世界”“完美避暑胜地”……

据上游新闻消息,矿洞所在地建德市钦堂乡谢田村的村委会工作人员透露:

当地一共5个矿洞,此前都没人来探洞,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年夏天,来矿洞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洞是相通的,不仅岔路多像迷宫,而且山壁上的石块和山体有裂缝,随时可能有落石。考虑到存在安全隐患,前些天,当地采取了措施,用水泥和砖块将洞口进行了封闭。目前,当地5个矿洞的洞口已经全部封闭,无法再进入。

网友截图

“种草”平台出现“杂草”

多平台设“免责声明”

有网友表示,只写风景不写风险的“网红打卡攻略”,不在少数。

记者搜索发现,在多个平台的协议条款中,均明确标注免责声明,即需要用户自行判断内容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并承担相应风险。

平台自制的“免责声明”

真的能免责吗?

在讨论平台义务时,多名专家或律师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认为“平台方针对‘网红景点’有义务进行主动的风险提示”,亦即平台对此类“未开发景点”相关内容有相应审核责任

河北厚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家茂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

平台对相关产品、服务及内容具有审核及监管等义务,若在经营过程中不履行相关义务,仅凭免责声明恐不能完全规避自身的责任。

按照《民法典》规定,若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等是无效的。

另据北京青年报消息,北京市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律师提醒,若旅游主管部门提醒禁止进入等提示时,旅游者为自身安全考虑,不得进入游玩;发布者在发布未经商业开发旅游景点时,请核实景点风险是否是禁止旅游或进入。若存在禁止旅游或进入提醒时,建议不得发布类似旅游视频。

野游为何屡禁不止?

年轻群体旅游方式已转变

本次引发公众关注的龙漕沟山洪灾害事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近年来,野游屡禁不止,全国多地都在发生因打卡野生“网红景点”出事的情况。

8月15日,辽宁省大连市的“网红赶海地”“金石滩西海渔港”因浮桥断裂,导致600多名游客被困,消防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疏散被困群众,所有游客均转移至安全地段,万幸无人员伤亡。

断裂的浮桥


为什么互联网平台上

“小众”“无人”“野地”“秘境”这些字眼

对于年轻人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陆晓文指出,这是因为老百姓的旅游方式已然发生了转变。现在老百姓的旅游需求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种按部就班参观游览收费景点了,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去自然的、非人为的、商业化不高的地方旅游,而不是以传统方式旅行。

尤其是年轻群体,他们崇尚自由,喜欢亲近大自然,向往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外界干扰,喜欢有探险精神的东西,相比于跟团游,他们更青睐自己找地方,自己规划路线,给自由发挥最大的空间。所以现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去探险和自驾游,这也是社交平台上那些野生“网红打卡点”受到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现在有个非常明显的倾向,就是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不仅仅是休息,不仅仅是看看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的东西,他们更想要贴近大自然,所以对人为的、过度商业化的、高收费的旅游景点有一种本能的反感。

陆晓文分析道,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社会心理,所以互联网上一旦有人分享一些既不收费,景色又好,又没有人打扰的地方,游客们就会趋之若鹜。而那些户外矿洞探险、城市废墟游一类的内容推荐,则恰好迎合了年轻群体的游玩需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群体去打卡的那些无人管理的“网红”野地往往没有相应的应急设备和急救人员,而年轻人本身又缺乏应急自救知识和能力,所以才会有一系列户外旅游意外的发生,显然游客不应当冒险野地打卡,要增强自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专家:敬畏规则、自然与生命

野游当回归理性

在流量的怂恿之下,野地“网红打卡点”屡屡“翻车”。而在龙漕沟山洪事件的相关视频里可以看到,河道内撤离的人群中仍有一些人不慌不忙,有的游客还想着要去拿财物,更有甚者在听到“山上涨水了”的时候侥幸心理作祟,还放不下手中的麻将,称“要把这盘打完”。

据悉,山洪暴发前,管理员胡敏曾为劝离河道中的游客连喊:“我给你们跪下了,求求你们,快要涨水了,你们快跑。”但没什么人理他,不少人还在慢吞吞地收拾装备,洪水冲来时,河道中央没有撤离的几名游客被冲走。就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仍有游客看了网上推荐前去打卡,经村民劝阻后才及时撤离。

在听说了龙漕沟的山洪灾害惨剧后,仍有在户外野地戏水的游客向记者表示:“感觉我们这边没什么危险。就算有危险也没事儿,等到危险真的来了,跑也来得及。”

鲜活生命的逝去何其令人心痛,野游当回归理性。那么,面对互联网平台上各种“网红推荐”的野地旅游我们如何从容应对?怎样避免盲从?如何区分和辨别其中的信息?

陈越峰给了三点建议:

首先,老百姓自身守法意识要强,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能做。

其次,要保持自身理性,只要我们足够理性,就不会盲从,面对互联网上的任何信息都总有自己独立的科学判断。

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无论是对规则还是大自然,都要保有敬畏,生命是很宝贵的,要珍惜生命,千万不要以身犯险。

夏季天气炎热
大家一定不要去危险的避暑禁地

特别要关注防溺水安全问题

过个平安健康的夏天


,避暑禁地不要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