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一张表格看年报”:打造阳光、智能、高效的事业单位监管体系

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服务水平和运行质态如何,不仅是行政监管的重点,也是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淮安市委编办坚持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定位,围绕数据化呈现、科学化分析、实战化运用目标,在全市500多家事业单位推行“一张表格看年报”模式,进一步夯实事业单位事中事后监管。

一张“全景式”的年报

表格化呈现更清晰。根据省委编办部署,淮安在全省率先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报“数字化”改革,针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表格化设计年报所有栏目,将原有9个板块细化为16个一级指标,近70个专项指标,填报时以数字或短语表述,形成“指标化”新型年报。

全量化体系更科学。科学设计年报体系,从公益服务能力、质量、提升三个方面,围绕人员结构、硬件设施、资金投入、运行结果、特色创新等情况设置数字指标,事业单位可通过年报向社会量化展示公益服务总体情况,如医院的高级职称医师数量、重点临床专科、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等都得以展现。

便民化拓展更丰富。重点优化事业单位基本信息、社会满意度、信用等级等版块,新设联系电话、微信公众号等项目,为企业群众提供交流咨询渠道和平台,方便了解事业单位总体评价和信誉,更好服务于各类需求。

一张“智能化”的年报

强化专业属性,让年报“看得透”。通过与医疗、教育等系统试点单位多轮探索实践,将部分专业指标引入法人年报,满足特殊人群信息需求,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药辅收入占药品总收入比例、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等,更精准反映医疗水平和服务特色。年报填报标准化、数字化后,更新时间从原来2个工作日降低到3小时以内,大大提高及时性、专业性,得到单位一致好评。

回应社会关切,让年报“看得懂”。除引入部分专业性指标外,年报大部分指标仍遵循通俗易懂原则,确保群众能够读得懂、看得准。“双减”政策落实以后,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淮安市在教育类事业单位年报中引入专任教师总数、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骨干教师比例、学生毕业率、师生获得荣誉、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等指标,方便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师资水平、师生素质、办学质量等情况,切实提高年报社会价值。

嵌入智能算法,让年报“看得远”。为进一步提高年报数据准确性,积极与高校智库合作,建立以数据模型为基础的事业单位公益性评估体系,通过内嵌算法,全面评估事业单位公益履职情况。评估结果不仅反映事业单位在该行业类别排名,也可通过数据反向推导排名落后原因,去年以来,共向事业单位反馈改进提升建议150余条,持续提升事业单位为民服务本领。

一张“接地气”的年报

突出公益属性。为增强年报公益性、服务性,重点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嵌入年报体系,群众通过年报可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相关公共服务事项以及实施依据、收费情况等信息。“阅读这份年报,我对这家医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医院做了这么多事情,服务内容、资质水平、投诉举报都写得明明白白,给你们点赞!”受访的赵先生一边翻着某医院的年报,一边发出由衷地赞叹。

提升使用价值。新型年报不但在服务事项上为社会群众提供参考,还设计了“特色业务”展示栏,为事业单位全面展示自我,打造品牌特色提供宣传窗口。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公示宣传“解忧暖心传党恩”“千医下乡走万村”等公益活动,无偿服务群众6000余人。开展“改善就医体验”行动,新增26个专病门诊,影像科开展“7天×24小时”无差别服务等。

强化阳光监督。新型年报进一步细化了“12345热线投诉数量”“网络舆情事件情况”“上一年度信用等级”等子栏目,让事业单位履职情况更加阳光透明,年报内容更加鲜活可用。“信用承诺内容”版块公示事业单位主动承诺的正向服务事项和反向禁止事项,为群众开展社会监督提供直接有力的依据。通过年报信息,主管部门也可直接了解掌握事业单位工作成效,为综合评价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淮安市委编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