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钟振振:宋吴文英《梦窗词》新解·第三十五集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惜秋华·重九

宋·吴文英

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怕上翠微,伤心乱烟残照。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新鸿,唤凄凉、渐入红萸乌帽。

江上故人老。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闲了。看芙蓉、画船多少。

关于此词主旨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此是逢重阳节忆姬之词。”

按:此词题曰“重九”,说“逢重阳节”是对的。但细读全篇,却无一字可以证明是词人“忆姬”。

关于“江上故人老。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言己虽老,但姬年尚少。”

按: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六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此以后,诗词咏及九月特别是重阳节,屡用“东篱”“菊”等字面、意象。例如:

南朝陈·张正见《秋晚还彭泽》诗曰:“自有东篱菊,还持泛浊醪。”

唐·岑参《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诗曰:“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杜甫《九日寄岑参》诗曰:“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钱起《九日田舍》诗曰:“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

刘昚虚《九日送人》诗曰:“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许浑《溪亭》诗二首其二曰:“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词曰:“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舒亶《满庭芳·后一日再置酒次冯通直韵》词曰:“又是重阳过了,东篱下、黄菊阑珊。”

周邦彦《六么令·重九》词曰:“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

毛滂《菩萨蛮·重阳》词曰:“淡烟疏雨东篱晓。菊团凄露真珠小。”

吴文英此词“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云云,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写法。二句是以菊花的年年“娟好”,来反衬人的“老”,不必指其“姬”。

关于“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

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曰:“此言姬去如梦之被邻家杵臼声惊破也。”

按:杨先生对此二句的解读,犯有两个比较严重的错误。

其一,“邻杵”之“杵”,是捣衣的“砧杵”之“杵”,而非捣米的“杵臼”之“杵”。

何以知之?因为除了吴文英这首词,唐宋诗中也有“邻杵”的用例。仔细比较,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多与秋夜或至少是秋日相伴而生。

如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曰:“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曰:“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白居易《早秋独夜》曰:“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

贾岛《上谷旅夜》曰:“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

宋·晁补之《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其七曰:“官壶催赐酎,邻杵急成衣。”

张嵲《刘无虞尊人挽诗》二首其二曰:“輀车方即路,邻杵为停歌。”

罗与之《中秋步月》五首其二曰:“谁将羌管急,间彼邻杵切。冉冉秋思生,令人欲愁绝。”

若是捣米,则一年四季都可以有,故“邻杵”不应独见于秋。“邻杵”既然独见于秋,则必是“砧杵”之“杵”,因为古代女子每于秋天为远行的夫婿捣制寒衣。这一类描写,在古典诗词中俯拾皆是,恕不引证,庶免繁琐。

又,“邻杵”还有个“孪生兄弟”——“邻砧”,亦见于唐宋诗词。

如唐·綦毋潜《冬夜寓居寄储太祝》诗曰:“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韦庄《同旧韵》诗曰:“露滋三径草,日动四邻砧。”(按,诗题所谓“旧韵”,自指此前所作《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诗。)

李中《秋夕书事寄友人》诗曰:“吟馀成不寐,彻曙四邻砧。”

宋·黄庭坚《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诗曰:“西风叶萧萧,蟋蟀依墙壁。家无万金产,四邻砧声急。”

王之道《和窦又勇秋日见访阻雨见赠》诗曰:“千里书迟空噪鹊,四邻砧乱混鸣鸠。”

陆游《秋思》诗十首其八曰:“邻砧落日数声残,汀树秋风几叶丹。”

林景熙《客意》诗曰:“故人经乱少,归梦入秋多。衣敝邻砧动,书沉海雁过。”(按,“衣敝”二字当特别留意。客子“衣敝”,闻“邻砧动”而思家、思乡之情愈切。)

至于唐·储光羲《秋庭贻马九》诗曰:“万里鸿雁度,四邻砧杵鸣。其如久离别,重以霜风惊。”宋·仇远《如梦令》(听尽西窗风雨)词曰:“又听东邻砧杵。犹自立危阑,阑外青山无语。”其“四邻砧杵”“东邻砧杵”云云,更是将“邻杵”“邻砧”的“孪生”关系说得再明白不过的。相反,在唐宋诗词里,“邻杵”连个名叫“邻臼”的堂兄弟也没有,更别说“孪生”了。

其二,“姬去如梦之被邻家杵臼声惊破”,这个比喻也有点怪怪的感觉,很难令人接受。

私意以为,“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云云,正是吴文英式的特别奇妙的艺术表达。“将”,是“携带”的意思。二句是说,邻家女子夜捣寒衣的杵声,使人难以成眠。杵声稍稍间断,总算可以暂时入睡了,但那“梦”却不是个令人愉悦的好梦,而是个令人愁苦的凄凉的梦。说“梦趁邻杵断”而“到”,妙!说“梦”“将愁到”,亦妙!它的看点完全不在“梦之被邻家杵臼声惊破”。

关于“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闲了。看芙蓉、画船多少”

陈洵先生《海绡说词》曰:“结句缩入上‘闲’字看。‘画船多少’,人家乐事,己则无心游赏,所以‘闲’也。闭门思旧意,却不说出,含蓄之妙如此!”

俞陛云先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曰:“下阕‘秋娘’四句,悲秋者泪洒‘黄昏’,赏秋者‘画船’闲却,皆若‘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而言愁欲愁,多情人别有怀抱也。”

按:陈先生、俞先生对此词末尾这四句的解读,似乎也不怎么得要领。

窃以为,这四句是说,黄昏时满城风雨,湖中没有什么人冒着风雨来观赏荷花,游船闲了许多。

“闲了看芙蓉画船多少”九字,以乐句言,当于“了”字略作停顿,并叶韵;以文句言,则当一气连读,不应中断。

又,“秋娘泪湿黄昏”当是“又满城雨轻风小”的形象化比喻。以为“泪洒黄昏”者真有个“秋娘”其人,这样坐实了去解读,恐怕不能算是梦窗的“知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