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本科生进工厂流水线“打螺丝”,脚下有路就未来可期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8月8日,是晓诗(化名)进厂打工的第17天。从2019年到现在,三年多时间里,晓诗读完专科,又“专升本”读了本科。在这期间,她也更换了四份工作:广州的房产中介、会展进出口行业的业务员、长沙的销售和教培。最近,她选择深圳的工厂,成为一名质检员。(据8月18日映象网)

工厂里也能支撑生活与理想

她每天奔走在生产线上,称胶、做巡回、输数据、巡线、做首件、做报表……“我的青春18元一小时。”晓诗说,提升学历只禁锢了她的选择,并没有让她得到满意的工作。

工厂里的上班者像晓诗一样走进工厂的本科生并不少。他们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为什么本科毕业,还要进厂打工?”“进了厂,以后还有发展前途吗?”

这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纠结,就是读了大学还是进工厂,究竟值不值的问题。有网友就说,送孩子培优,一节课几百元,进厂一个小时18元,不如不考大学,直接高中毕业进工厂。

人生这笔账,肯定是不能这么算,读书的投入与产出,也不是经济账这么简单。实际上,即便是读了大学进工厂,也还是有学历与学识上的优势。

一位在富士康工作的普工说,富士康招工如果有学历的,或者是有毕业证都是分开的,按照不同文凭,走不同的招聘流程。而在社交平台上流传的一张“富士康员工职位等级划分”显示,富士康岗位主要分为员级和师级,师级主要从事文职类或管理类工作,大专毕业入职为师一,本科毕业入职为师二。如果是理工科学生进厂,则可以从事工程师、技术员之类的工作。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工厂招普工通常不要高学历的,也是清楚这点,高学历人才自有其价值,可能志存高远,招进来后也是留不住,早晚要跳槽,用工有风险。有本科生隐瞒学历,拿高中文凭进工厂,就是避免被工厂给刷掉。这反映的仍是知识的价值。

以晓诗来说,她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她和弟弟一家四口。专科三年,本科两年,她完全靠助学金和毅力读下来。“三月份我把助学贷款全都还了,无债一身轻!”

作为一名在外漂泊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她有想过考公考编或者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考公考编的话,买资料、路费、住宿费的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万一考个一两年还是考不上呢?空缺的工作经历,怎么弥补呢?”

而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她选择了进工厂过渡,这未尝不是务实的选择。与其高不成低不就,不如脚踏实地,一步步往前走。

“以后大概率会留在深圳,好好找一份工作。”一边在工厂上班,一边为自己保留梦想,这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工难。诸如“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用工缺口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相关”。理想与现实如何对接,既要靠工厂放低姿态,诸如改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加班时间,提高薪酬待遇、加强人文关怀,以增强岗位的吸引力,也要靠求职者调整好心态与目标,相互适应。

有大学生体会到了厂里对自己的“重视”。厂里给他包了一万元工资,还有吃、住、五险一金。带他的师傅每天还要花半小时给他讲课。

最初进厂时,他感受到了落差。但工作半年之后,现实消解了这种感觉。“身旁好几个同学都在创业这条路上走,磕磕碰碰。大家都一样,毕竟能入编的只是少部分人。”

有的隐瞒本科学历,用高中毕业证进了厂。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短暂的过渡:既为了攒钱,也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很清楚我们专业在行业的工资,只是目前我的能力确实达不到。”他打算攒好生活费后继续找出路。

眼里有光,就脚下有路。这种务实的就业观,给个人带来的是生活与理想的支撑,就没什么不好。

脚下有路就未来可期。希望每一个脚踏实地的人,都能走向理想的诗与远方。

(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