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退休局长”10年自费30万元,绿化荒山3000亩

 

大象新闻记者 赵明 耿彩霞/文图视频

一个人带领父老乡亲,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走到哪里,树就种在哪里。10年来风雨不止,凭着他的坚持和执着,为博爱县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色的衣衫。

10年来,他投资30多万元,建立博爱县群汉山林场,造林3000亩,成活15万棵树,为后人留下一片林海。

他就是原博爱县林业局局长刘道敏,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退休局长”。

【决定】退休后回乡承包荒山 实现扎根心中多年的梦想

虽已立秋,天气仍然炎热。

8月17日,大象新闻记者跟随刘道敏几经周折来到了他承包的山头,昔日的荒山秃岭已被披上绿装,青桐、女贞、栾树、侧柏、国槐、苦楝树.....十几种树木迎风挺立、郁郁葱葱,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这些树彰显着刘道敏和他的造林队10年来的不懈努力。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手掌,今年69岁的刘道敏说:“俺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常年和树打交道,树就像俺自己家的孩子,看着他们绿油油地生长,一点点把山场变绿,俺这心里才舒坦。”

原来,刘道敏是博爱县寨豁乡青天河村人,从小生活在太行深山区,他和林业结缘已有 32个年头。

他告诉记者,当年考大学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林业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先后当过4年林业技术员、8年博爱林场场长、10年县林业局局长。一辈子与林业打交道的刘道敏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化荒山的念头一直深深扎根在他心中。

2013年春,刘道敏到从局长岗位退休后,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头回家乡承包荒山,用退休工资植树造林。刘道敏回家乡植树造林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不理解。

“干了一辈子林业,退下来该享福了,回老家去种树,图个啥?”家里人劝他。

亲戚朋友不理解:“这片荒山属于国家级公益林范畴,只能种树,不能采伐,除了生态效益外,一点收入都没有,把工资投到这荒山上,不值得!

“我干了一辈子林业,我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家乡的荒山披上绿装,现在是发挥余热的时候了。”面对各种不理解,他淡淡地说。

【痴迷】种树是我生活的全部 就想一直在山上种树

说干就干。

2013年5月,刘道敏和哥哥刘道礼一起承包了青天河村北山上的5700亩荒山,并和爱人从县城搬到青天河村老家。

为了方便植树造林,他用退休工资,带领哥哥刘道礼等亲朋好友,在山上凿了三孔窑洞建场部,还修了上山路,架线通了电,建成森林消防水池,开始绿化荒山。

在山上植树这些年,每到春节和雨季植树造林好时节,刘道敏每天天不亮就带领家人和乡亲们扛着镐和锹,抱着树苗,背上干粮和水,上山植树。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青天河村的荒山是石头山,土壤稀薄。为提高植树成活率,刘道敏自己采集种子,回到山上在泉水边开垦、平整土地,建苗圃基地,培育侧柏、女贞、青桐等生态树种150多万棵,实现了就地育苗、就地栽树,提高了树苗成活率。

2020年,刘道敏的双腿得了滑膜炎,行动不便,走起路十分困难,但他还坚持上山和造林员一起上山植树。

他的老伴儿女们也多有抱怨,嫌他不会享福,可他总是咧着嘴笑,“种树是我生活的全部,几天不上山就浑身不舒服。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在山上种树,再苦也没啥。”

【愿望】我还想再干10年 为后人多留下一片绿荫

“植树造林,三分栽种,七分管护,不能只栽不养。”刘道敏这个“老林业”深知这个道理。“管不住山火,一把火就能毁掉好几年的辛苦;管不住放牧,再好的林子也难存活。”

为了能更好看护山林,刘道敏的外甥封涛主动接下了这个接力棒。2019年,32岁的封涛开启了山区护林人的生活,每天吃住在山上,一干就是3年。

每天随身带着灭火器、铁扫把巡山成为他最充实的时光。晚上闲下来时,他并未羡慕城里繁华的生活,而是独自享受山林的宁静和朴实。

树苗,一年年长高;林地,一片片扩展;荒山,一点点变绿。10年间,刘道敏累计绿化荒山3000亩,成活15万棵树,种下的树苗已经连绵成片,聚拢成一片林海。

很多人劝刘道敏该歇歇了,他却说:“我还想干10年,再绿化2000多亩荒山,直到山头全部披满绿色,为后人多留下一片绿荫。”

在刘道敏的心底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他想建立一个南太行原生地植物园,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保护珍稀植物的的工作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