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宫大桥的三次“新生”:见证省道103的“前世今生”

8月19日,通往济南后花园南部山区的必经之路仲宫大桥上,正在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的重建,大桥东半幅正在拆除,在东侧设置了便捷通道,保证原有双向四车道正常通行。这座为泉城“服役”了60余年的大桥,与省道103一起,将再次呈现新面貌。

时间回到1960年,当时的省道103还被称为济新路。当地老人回忆,当时的济新路绵延于南部山区,基本是伴山势而行,纵坡陡,四级公路标准都达不到。为彻底改善山区行路难状况,上世纪60年代山东省交通部门决定修建该道路,仲宫大桥第一次建设就在其中。

此后,仲宫大桥与省道103一起,历经了三次大修和“新生”,也见证了省道103的“前世今生”。

仲宫大桥的三次“新生”

8月19日,站在仲宫大桥向西望去,是济南南部山区的“三大水缸”之一卧虎山水库,每逢雨季,水波连天,堪称南山一道风景。将来,这里将有一处观景平台,专供市民打卡拍照,欣赏南山美景。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仲宫大桥原址位于原历城县仲宫镇南锦绣川河上,1965年修建,当时桥长214米,桥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0.75米。当时的省道103和仲临路(仲宫—临朐)两线都必经该桥。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开发南部山区、促进旅游业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条路也已远远不能满足交通出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市政府整体安排,济南市交通部门自1995年至2002年,先后分三段分期对省道103进行了改造。其中仲宫大桥的第二次改建就是在1995年至1997年,当时大桥全长245.75米,桥宽23米,1995年7月开工建设,1997年9月30日竣工通车。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南部山区作为济南市的后花园,成为市民休闲出游首选之地,节假日出行必走之路。仲宫大桥渐渐已经不能满足后期的交通需求,本次改造也是仲宫大桥的第三次改建,按照双向六车道复合式互通式立交设计,全长691.84m,桥宽34.5米,充分利用老桥,保留半幅通行,打造文化及旅游为一体的卧虎山水库观景平台。

这个周末,市民去往南部山区的路可能会有些拥堵。交警部门也发布提醒:因省道103线全线施工、仲宫大桥正在进行拆除和吊装及省道317线(金宫山庄至西营段)半幅封闭施工等影响,周六周日南部山区两条主干道车辆通行均存在较大压力,也提醒市民合理选择出行路线,避让拥堵路段。

省道103的“前世今生”

为有效缓解南部山区节假日交通拥堵,省道103线旅游公路目前已全面开工。济南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朱立河也为这条路的建设倾注着热忱和心血。在他看来,省道103不仅仅是一条通行的路,更是一条承载着泉城历史的文化之路。

朱立河已发表的《省道103线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详细记载了这条古驿道的“生平”,考察了103线的最早形成渊源与历史变迁,为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交通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省道103线是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的一条省级干线公路,是省会济南向南的一条放射线,也是一条通往鲁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朱立河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省道103线公路的历史沿革。省道103最早称为济新路,是济南至新海连市,沿鲁东南部走向通达沿海的一条公路。新海连市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旧称,据查阅有关资料显示,该路原系古道,即马车道。

20世纪的济新路,四级公路标准都达不到,虽然在上世纪60年代也通了长途运输客车,但车速极低,按周发班次。当时进出山区的运输工具机动车很少,主要是地排车和独轮车,从济南城进出南部山区需要两天。为彻底改善山区行路难状况,1960年代山东省交通部门决定修建该道路。

据当时参加工程建设老同志回忆,为确保铺路用料,政府发动仲宫广大干部职工齐上阵,义务砸石子,用于修路。修路中增设永久性桥梁、涵洞,修建漫水和防护工程。当时,修建的主要桥梁就有仲宫大桥和柳埠桥。

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规划干线公路网并统一了国省干线路网编号。省交通厅按照文件精神,结合山东实际,于1986年公布了110条省公路干线方案,其中济新路该路名列其中,编号为省道002线,名称为济南至临沂公路,简称济临路,起自济南市市中区,终于临沂市兰山。1998年省道编号调整为省道103线。

效果图

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市政府整体安排,济南市交通公路部门,自1995年至2002年,先后分三段分期对该路进行了全线改造。

此后,按照城市规划和发展实际,从市中区红符路口以北10多公里省道,已纳入城市道路并改名为望岳路。2018年,济南市对望岳路路段又进行了一次高品质的提升,也就是顺河快速路南延工程,以满足南北康片区、领秀片区市民出行及上下高速需求。

顺河快速路南延2020年8月31日正式建成通车,是一条特色路、景观路。建成后,有效疏导和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变身承载历史的文化之路

“省道103改建完成后,要成为一条承载着景观、历史、文化的路。”朱立河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泉源之地,岱北之路”,要让“新生”的省道103成为一条承载着更多丰富内涵之路。

“离城觅趣,悠然见南山。”“临流听溪,清泉石上流。”“登高望岳,齐鲁青未了。”这是省道103的自然景观与文化脉络的定位。朱立河说,这条旅游公路,沿线有齐鲁文化、泉水文化、红色印记、交通遗产文化等,加上沿线的自然景观河旅游资源,更是一条都市圈融合的共赢路和生态路。将来,泉城市民开车经过这条路,不仅仅是为了去南山吃个农家乐,而是沿线的驿站随处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甚至可以成为一条研学路。

仲宫大桥的重建,是省道103不断重生的缩影。这条古驿道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又迎来了第三次改造新生,一条生态环保、休闲休憩高标准的旅游公路,一条通往南部山区后花园的景观绿色廊道,将再次以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黄河记者:柴颖颖

编辑:邢志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