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清”逐“绿”书写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壮美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突泉县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年来,突泉大地靓丽蝶变,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

在突泉县东杜尔基镇,夏日的蛟流河波光浩渺、水天一色,清澈的河水映着满山的翠绿,吸引着居住在河畔两岸的村民嬉戏游玩,清凉的河水让他们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流连忘返。

“经过这十年的治理,我们这些在河两岸住的居民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后河水冲庄稼了,现在坝也修了、河也护了、水也清了,小动物也多了,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东杜尔基镇红光村村民刘凤霞说。

突泉县共有河流29条、河流总长度1272公里,区内总长度995.2公里。

为进一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治理,突泉县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构筑谷坊、沟岸护砌、植物封沟、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加大对额木特河、蛟流河等河流生态流量监管,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维护河湖生态环境。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由县委书记任总河长,县长任副总河长的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年初以来,累计开展巡河湖行动1714次。

十年里,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治理大小侵蚀沟道200余条,治理主要河道6条、治理长度达200公里以上,全县29条河流均有县乡村三级河长,水库、河塘等有效蓄积地表水20亿立方米以上。

“我们通过多种举措,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打造一幅天更蓝、水更清的绿色屏障。”突泉县水利局副局长辛树春说。

从额木特河沿岸整治到蛟流河淤泥治理,从秸秆禁烧、扬尘整治到“散乱污”治理,水清、天蓝、空气清新成为突泉县新常态。

与此同时,突泉县还将沙化地治理以及现有宜林地、低产低效林地造林绿化恢复植被作为生态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并对现有的天然植被进行防护封锁,采取人工辅助方法进行育林育草。积极推广灌木两行一带的造林模式,并在雨季采用容器袋造林技术,在新技术、新经验的有效推广下,全县退耕还林1.4万亩,流失区种植的乔、灌林每公顷均达4000多株,成活率90%以上。截至目前,全县森林面积已达207.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18%。

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全县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从2012年到2022年,突泉县共完成国家重点营造林项目52.216万亩。同时,将造林项目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将造林绿化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27.24%,提高到现在的29.18%。

“今后,我们继续以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坚持造林与管护并重,巩固造林成果的同时,不断加快营造林步伐,早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突泉县林草局造林股股长勾慧妍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突泉县不仅在治理力度上不断加码,更着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突泉县组建了护林大队、林场快速扑火队,有效保护了现有绿化成果。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让百姓的生活时刻被绿意环绕,突泉县还科学谋划“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富民产业,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游宜业的农旅融合示范区,让突泉更加美丽宜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