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与窄——从衡山到岳麓书院

 

宽与窄——从衡山到岳麓书院

石 厉

虽然我第一次到衡阳来,其实我对衡阳并不陌生,主要是我对南岳衡山心向往之。湖南的古代文化,有两个地标。一个是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一个是湖南中南部一带的衡山。衡山是远古文化的道场,而岳麓书院是中古文化的道场。如果按宽窄的尺子衡量,衡山是从宽到窄的代表,岳麓是从窄到宽的呈现。

衡山文化,是远古时代人类由宽到窄的文化表现。远古文化基本都是从散漫到收束,从宽到窄。最初天地混沌,人神不分,甚至人兽混杂,诸神都是兽头人身,或者是人头兽身,大概远古人认为只有人兽结合才能通神,欧亚大陆皆是同例。世界无所谓宽窄,或者也可以说世界是宽的,宽得无边无际。后来绝地天通,天地开始分明,上下有序,人神、人兽分开,人们对万物进行归类,人类逐渐从宽走向窄,人类开始寻找一条自我认识、自我定义,自我约束的道路。这也是庄子讲的混沌之死矣。从宽到窄也是人类初期一直在坚守的文明。衡山的最高峰就是祝融峰,祝融的肉身据传就葬于此峰,但祝融作为神又是不死的。祝融是火神,又是南海之神,他统御火和大海,是水与火的帝王,有赤帝之称。这个水,这个火,也是《尚书》洪范篇中金木水火土的原始形态,是比尚书所记载的尧舜禹时代还要早的文明时代。中国人的阴阳概念、五行概念、八卦概念,都是越来越细,越来越窄,是对于天地万物的抽象与概括,是用窄来掌握宽。祝融就代表五行中的火,同时也代表南海,代表五行中的水。当然也是后来周易中水火未济和既济的雏形。衡山之高,其实是人类从散漫、混沌、无边无际的宽走向抽象、走向约束,走向思想疏理之高,是走向窄的高峰。

岳麓书院,在文化上又是一种反正,它是我国中古时代理学的重要传播之地。理学是通过对儒道释的反思梳理,主要是对于儒家传统的反思,逐渐从窄走向宽,从窄的概念走向宽的现实。张栻主教期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具体办学主张,将治学从象牙塔转向社会实践,恢复儒家经世致用为目的办学指导思想。

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直接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所以不仅是长沙的盛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熹后来主政湖南,在岳麓书院主讲数年,广泛传播其儒学与理学。尤其以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做人和修为的逻辑。这个理论其实就是从个人到国家,从窄到宽的理论。朱熹最有名的一首诗《观书有感》也是如此: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将一本小小的书,写到天地云影共徘徊的广大,写到穷尽源头活水的深远,可谓是由窄到宽,由书本主义再返回到大千世界。

窄和宽,好就好在它非一般的单体名词,它是一对二律背反的范畴,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因此它像阴阳、高低、多少一样,几乎可以从它自身的角度,解析或包罗事物的普遍或特殊。因此,宽不一定就好,窄不一定就不好,没有宽就无窄,没有窄,就断无宽。宽窄须臾不可分离,宽窄互相支撑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趣的世界。因而用它作某种商品的品牌,当然会从众多的品牌中胜出。

因时间关系,就此打住。

2022年8月18日于衡阳

(以上内容,是根据作者受邀在衡阳的《逍遥荟》晚会(由四川中烟主办)上即兴演讲整理。作者石厉,原名武砺旺,现任《中华辞赋》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诗刊》编委,诗人、文艺理论家。)

《中华辞赋》创刊于2014年,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诗刊》社出版发行的一本专门刊发当代诗赋类作品的国家级杂志。2020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华辞赋》出版单位变更为《诗刊》社,编委会主任李少君,社长王冰,总编辑石厉,副总编辑江岚。

责编 杜康琪  审核/江  岚  核发/石  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