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宝 | 透过它们,窥见唐代扬州城繁华似锦

紫牛新闻、扬子晚报网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指导下,将在2022年8月至10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宝物奇旅”融媒体行动。在各市区文旅及其所辖博物馆的联动推荐下,经过网友票选和专家遴选,最终选拔出具有江苏文化标识意蕴的“十三宝”。

扬州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悠远历史,有门类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遗存,更是一个同大运河一样筑造了两千多年、发展了两千多年、并且在今天乃至将来依旧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城市。

走进扬州博物馆,这里的很多“宝物”都无声地记录着历史,透过它们,扬州唐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景象浮现于眼前。

唐代的“打马球纹铜镜”

(直径18.5、厚1.0厘米)

1965年在邗江县泰安乡金湾坝工地出土。镜为菱花形,半圆钮。镜背纹饰是四名骑手,手执鞠杖,跃马奔驰作击球状,四匹马形态各异,一马四蹄腾空,骑士高举球杖奋力夺球;一马前蹄腾空,后蹄着地,骑士肩荷球杖伺机击球;一马前蹄着地,后蹄腾空,骑士持杖身向前斜,似欲抢球;一马似被紧勒缰绳,昂首嘶鸣,骑士侧身向后,正用球杖钩球。人与球之间衬以高山、花卉纹,显现出在郊外运动场比赛的情景。

铜镜的整个画面,表现出打马球比赛生动激烈的场面,人物动作传神、奔马线条明快,数千年前的盛唐场景,尽显于今人的眼前。因为打马球铜镜描绘的是现实生活,十分生动,所以极具艺术和历史价值,更被后人称为唐代铜镜中的精妙之作。

汉代之前,中国是没有打马球运动的,后来由波斯传入我国,到了唐代,深得皇帝和贵族的喜爱,这项运动得以流行起来。不仅如此,妇女也参加到打马球运动的行列,这足见唐代开明与开放的社会风尚。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唐代的全国最大的铜镜产地,打马球也成扬州铜镜匠人的创作题材,铜镜上不仅有打马球者,还可以看到人与球之间衬以高山、花卉纹,一动一静两相宜。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点彩云荷纹双耳罐

(高29.8、口径16.3、底径19.5厘米)

1974年在扬州市唐城遗址出土。该罐采用的连珠纹与波斯萨满王朝工艺上的珠纹相同,颇有异国风格。其形体之大,纹饰之精,釉色之美,是长沙窑罕见的珍品。

从外形上看,罐直口,卷唇,高颈,鼓腹,平底。肩部置对称的扁环形模印纹饰的双系,系上饰云纹和“王”字。

胎为米黄色,通体施青黄色釉,器身布满纹饰,以褐、绿两色的圆点相间排列组合成联珠状云荷纹,云荷纹即是以五朵小如意云为主,组合成一朵大如意云纹,并于其两侧云梢处饰以亭亭玉立的莲花各一枝,又在对称的两组云荷纹之下的间隙,各补上一枝荷叶纹,这样,就使此罐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云荷纹图案。其相间排列的联珠状云荷纹的两种色彩线,在黄釉衬托下,显得更加醒目、突出。

东汉辟邪形玉壶

(通高7.7、壶高6.8、宽6、厚4.5厘米)

1984年在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新疆和田白玉质,造型以一辟邪作跪坐状。右手托灵芝仙草,中部镂空,头顶开圆口,上置环钮银盖。

辟邪自身刻细圆圈纹、羽毛纹,采用圆雕、镂空、浮雕、阴线细刻相结合的多种技法,安排恰当,运用得体。在继承战国的传统技法、纹饰等基础上,更加大胆的应用,是东汉玉器的杰作。

西汉铜阳燧

(高2.1、直径8厘米)

1988年于邗江县甘泉乡姚庄西汉木椁墓出土。它是古人对物理、光学研究、利用的一个成就。

阳燧似为铜镜,呈覆盆式,燧面内凹,呈圆弧形,抛光较好,光亮可鉴。背面顶部中心饰三弦钮,圆形钮座,内区为四分式,以蟠螭纹为主,间饰草叶形图案,外区为素宽唇边。

阳燧,又名“夫燧”,是古人就日光取火的一种工具。它是用镜制的凹镜,对着日光,使日光聚在凹镜内反射到艾绒、麻等引火物上,使其燃烧生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编辑:秦小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