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北京时间2022年8月23日11时16分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一候鹰乃祭鸟就是说,到了处暑时节之后,这时候的老鹰最为活跃,也十分喜爱捕食猎物,所以在这时节的老鹰,开始了大量捕捉鸟类的时候,这就是一候所代表的意思。


二候天地始肃

二候天地始肃,即到了处暑,从处暑之后就是真正的秋天,这时候在大自然中,树木和天地万物之间,都开始慢慢的步入凋零的季节,特别是树木等,这些都会慢慢的开始落叶了,树枝也会慢慢的变为光秃秃的样子,代表着秋天真正来临之时。


三候禾乃登

三候禾乃登,就更是好理解了,要知道其中“禾乃登”中的禾字,代表的可是稻、梁等这类农作物的的名字总称,而“登”字从字面来说就是登上餐桌等意思,即意味着成熟,所以这时候的稻谷和梁这类农作物开始成熟,从这时开始这类农作物也会慢慢的登上人们的餐桌之上,这就是这三候的意思。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