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

苏州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

三位一体发展的总布局

按照“强龙头、健枢纽、固网底”的总体要求

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 2021年底,苏州市中医医院二期建成启用

聚焦传承创新

高标准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 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医疗质量

构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顶天、立地、强腰”。“顶天”就是加强中医龙头医院建设,促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立地”就是开展中医药基层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建设一批“旗舰”中医馆。“强腰”就是推进非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建设、促进中西医协同工作。

截至2021年末:

全市共有15所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77家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

1267家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除苏州高新区中医医院正加快建设外,其余县级中医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其中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创建成功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在全国465家三级公立中医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苏州市中医医院位列第30名,张家港中医医院位列第99名;在全省首次41所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相城区中医医院位列第2名,吴江区中医医院位列第8名,在全省设区市排名中,苏州市位列第一。

▶ 持续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促进资源下沉

2021年我市7家中医馆被授予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2022年,10家中医馆通过五级中医馆市级初评审。今年6月,首批全市首批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家、传承工作坊10家正式授牌,发扬吴门医派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培养基层建成一支医术精湛、特色明显,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中医人才队伍。

各县级中医医院通过医联体建设,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仅2021年内,全市就下沉中医专家437人,累计服务11万人次。

▶ 扎实推进人才培养,着力夯实人才队伍

先后引进国医大师团队4个,全国名中医团队9个。通过设立“吴门医派进修学院”,建立传统师承教育体系,注重传承吴门医派学术经验,加快培育中医药服务人才。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落户苏州,并与苏州市中医医院签约研究生实习基地。

目前全市共有全国及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名,江苏省西学中高级人才研修项目师承导师专家16名,省级名中医59名。2021年新增江苏省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新增江苏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4人。新增姑苏卫生A类领军人才1名;A类特聘人才1名,实现零突破。国家、省级各类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共计33名,培养继承人53名。

聚焦产学研

强化传统资源开发与转化

近年来,苏州重视传统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创新利用,出台《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将现代中药列入重点领域方向,重点推进创新中成药、经方验方中药复方制剂、中西医结合、中药药学、中药活性筛选、安全性评价和药理学研究,促进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

聚焦传统文明

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水平

 努力加强传承保护

开展吴门医派脉络梳理项目与古籍保护工作,整理吴门医派医家、吴门特色技艺相关资料70余万字,完成了35条脉络梳理工作。

 深入弘扬传承文化

积极申报中医药非遗项目。截至2022年7月:

· 已有六神丸、尤氏针灸、闵氏伤科、郑氏妇科等22个项目分别进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医药类项目的国家级、省、市代表性传承人合计21人;

· 市级传统技艺项目1项。

强化吴门医派教育、科研、产品三大传承平台建设,强化吴门医派学术传承,开展对吴门医派特色理论、特色方药、特色技术的研究。推进国内外文化传播,苏州中医医院多次走出国门举办“天下吴医-中国传统医药吴门医派欧洲巡展”。去年12月“千年传承百年吴医——苏州中医展”参与第26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创新中医药科普传播,推进中医药知识读本进中小学课堂,普及中医文化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