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 生动有趣】管住脚,并不妨碍迈开腿!

前 言

为发展民族体育,增强群众体质,促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体育局主办,丽江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定于2022年9月20日在丽江市开幕,本届民族运动会将按分阶段赛程进行。

“云南发布”、云南网联合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体育局推出民族体育 生动有趣专栏,聚焦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向公众进行权威趣味科普。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

传统名称“高脚马”

又名“骑竹马”

是流行于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区

多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早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而产生

“骑竹马”类似踩高跷

两只手握着竹竿

双脚踩在竹竿的脚蹬上

迅速完成“上马”动作

开始手脚并用的比赛

对运动员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

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极具观赏性

相传,“骑竹马”是土家族能人田好汉的孙儿所创(田好汉为五代溪州刺史彭公爵主彭士愁的武官)。一次,田好汉骑着高头大马路过大院坪坝,他的孙儿看见,非要骑马不可,但孙儿爬了几次都上不了马。田好汉笑着说:“上不了就算了,等你长大了再骑”。孙儿不服气,便灵机一动,拿起一根晾衣用的竹竿,左手拿竿,脚蹬在竹节上,右脚蹬地摆腿飞身跃上马,田好汉见了称赞道:“小家伙有能耐骑竹上马,好主意”。从此“骑竹马”便普遍传开,并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经常使用。

一直以来

许多土家族的青少年

不管是上山放牧

还是背着书包上学

在下雨天或过溪,或跨沟

为防止泥水打湿鞋袜

总是“骑竹马”走东闯西

作为走乡串户代步和涉水过河的工具

后来逐步发展演变成为南方各少数民族

在节庆活动中进行竞速、对抗的

传统体育比赛项目

“高脚马”也是布依族地区

一项重要的民间娱乐活动

除了作为走村串寨防湿的交通工具

在闲暇时他们则进行

竞速、越野、对抗、竞技等游戏娱乐

后来发展成了

高脚灯、高脚戏等娱乐形式

1986年

“骑竹马”运动被湖南省民委、体委列入

湖南省第一届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在2003年成为全国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

高脚竞速得到空前发展

高脚竞速中用的器材

从制作材料区分

通常有竹马和木质马

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气候

目前也有用其他金属

或非金属合成材料制作而成

据了解

在全国各民族高等院校中

高脚竞速也是一项

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项

群众性健身运动

高脚竞速竞赛规程

01

参加人数

各单位可报1个队参加比赛。其中领队1人,教练员1人,男运动员3人,女运动员3人,其中允许汉族运动员1人,其余均为少数民族运动员。

02

竞赛项目(共7个小项)

(一)男子

1.100米;

2.200米;

3.2×200米接力。

(二)女子

1.100米;

2.200米;

3.2×200米接力; 

(三)4×100米混合接力

03

竞赛办法

(一)根据参赛人数,比赛采用预赛、决赛或一次性决赛办法进行。

(二)每个运动员限报2项个人项目,可兼报接力,每项报名人数不限。

(三)预赛采用随机编排,决赛按预赛成绩排定道次。

(四)各接力项目每单位限报1队。混合接力比赛1、3棒女子,第2、4棒男子。

(五)执行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审定的《高脚竞速竞赛规则》。

(六)运动员号码由大会统一编号,号码布由大会统一制作。

(七)比赛用器材自备,须符合《高脚竞速竞赛规则》规定。

资料: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云南省体育局

信息员:罗红菱 何学涛

手绘设计:何沐

编辑:郭晨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