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匠心丨李新岭:踏遍矿山为玉石解密

天山网记者 任华

  提到和田玉,几乎无人不知,但和田玉是以产地还是材质区分,如何鉴定和分类……许多人并不知晓,玉石里隐藏着无数的秘密需要破解。

  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珠宝专业首席检验师李新岭正是破解玉石秘密的人。从业二十余年来,他跑遍新疆矿山,涉足其他省区甚至国外矿山,研究不同玉石,牵头制定《和田玉》地方标准,完成《和田玉的鉴定与分类》国家标准,让玉石褪去神秘面纱,以更清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热爱这个行业,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玉石行业的发展作点贡献。”李新岭说。

8月8月,李新岭正在对玉石进行检测。天山网记者 任华 摄 

  1998年,李新岭从自治区有色地质堪查局调到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从事珠宝玉石检验工作。作为新疆第二批拿到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证书的5个人之一,李新岭成为人们眼中的玉石鉴定专家,经常有人拿着玉石找他来鉴定。

  然而,那时的李新岭却对自己的“专家”身份非常心虚:“我当时就是个拿证的'小白',理论知识学了不少,遇到实际情况就抓瞎。”为了成为名符其实的玉石鉴定专家,他走遍了乌鲁木齐大大小小的玉器市场。卖玉器的商贩中不乏行家,谈到玉石的品鉴如数家珍,李新岭学到很多玉器鉴定的知识和经验。两年后,他就能一眼鉴别出玉器的材质和优劣。

  2004年,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开始制定和田玉的地方标准。“国家很早出台过和田玉的标准,但对和田玉分类及命名比较简单,在鉴定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且不易操作。因此行业内部、检测机构迫切需要出台一套比较详细、能够为行业广泛采用的和田玉鉴定和分类标准。”李新岭说。

  那几年,李新岭几乎跑遍新疆的玉石矿山采集玉石样品。这些矿山大多在偏远荒凉的野外,甚至人迹罕至的高原。李新岭和同伴背上矿泉水和馕,经常一去就是半个多月。

8月8月,李新岭正在对玉石原材料进行比对。天山网记者 任华 摄

  有一年7月,他和同伴进入昆仑山深处海拔近5000米的阿拉玛斯玉矿。一行人坐着铲车一路颠簸进了山,傍晚山上下起了大雪无法返回,只得就地搭起帐篷休息。“山上寒冰融化后,地上是一尺厚的烂泥。大家就在泥水里铺了一层塑料,再铺上褥子。寒冷加上高原反应,我们根本无法入睡,几个人就挤到一起聊到天亮。”谈到曾经的艰苦经历,李新岭却异常轻松,“只有对采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测试分析后,才能找到制定标准的依据,因此吃再多苦都值得。”

  2010年,李新岭牵头制定的《和田玉》地方标准发布,不仅对和田玉的定义、鉴定方法及分类命名进行了规定,还详细描述颜色、质地等。2013年,李新岭和团队又完成了《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国家标准的制定,让和田玉的颜色分类有据可依、有物可参。这一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李新岭又开始迎接另一个挑战——申请立项和田玉的国家标准。为此,他除了深入新疆的各大玉矿,还去了青海的格尔木玉矿和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玉矿。曾骑着马在深山里跑了5天5夜,克服胃出血带来的不适,坚持取到了玉石原材料。

  2020年,李新岭牵头起草的《和田玉鉴定与分类》国家标准发布,详细规定了和田玉的术语、定义、鉴定、分类、命名规则和鉴定证书的基本内容,这也是珠宝玉石行业第一个被翻译成英文的国家标准。

  临近退休,李新岭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标准应该是一个体系,鉴定和分类标准完成后,还需要完成真伪、产地分级、工艺分级等标准。我还要继续完善这个标准体系,为玉石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标准依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