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攻坚行动启动 城阳以文明创建激发城市湾区内生活力


城阳中心区。


  城区里,环境干净整洁,“志愿红”活跃而醒目;马路上,交通井然有序,人车礼让蔚然成风;乡村内,人居环境显著提升,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在青岛市城阳区,一幅幅文明新图景随处可见。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作为环湾都市区的重要一极,城阳区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牵引,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激发湾区都市澎湃内生活力。

  “12项攻坚行动” 挂一张全域作战长图

  为高标准做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城阳区出台《争创文明典范城市攻坚行动方案》,聚焦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对全区人居环境、市容秩序、文明创建等进行全面系统治理提升,以更高水平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以更高层次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此次攻坚行动涵盖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基础设施、农贸市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12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空中缆线梳理、交通秩序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占路经营治理等33个板块。”城阳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保障攻坚行动见实效,城阳区同时建立起区领导督查督导、部门督查暗访、专项督查组全天候督查、责任单位四级自查、全民曝光监督等督查机制,一体化全域创建、一清单全程督导、一竿子全盘推进。

  城市有机更新

  绘一幅美丽宜居画卷

  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城阳区聚焦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基础设施、通讯设施、户外广告等城市管理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持续加强创建力度,全力攻坚。环境卫生方面,采取人机综合作业模式,提高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密度和质量;园林绿化方面,加强管护力度,专项整治裸露土地和缺株死苗;市政设施方面,着力改善路面坑洼积水、道板缺损、井盖缺失……今年以来,城阳区已累计修剪绿地255万余平方米,清理杂草45万余平方米、清理河道29万米,维修车行道5074平方米、人行道13602平方米,维护清洗市政设施35万余米,检查维修更换井盖438处,开展市政设施微治理行动73处。

  共建共治共享

  筑一座同心协力之城

  行走在城阳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志愿红”成为这座城市最绚丽的色彩。“现在是早高峰时段,抢灯通行容易引发事故,您稍微等等。”“这几栋楼的楼道里小广告不少,中午前得清理完。”……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却为这座城市带来一缕文明清风。

  城阳区充分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对志愿服务统筹、组织和协调优势,发动全区各行业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坚持“网上有格、格中有点、点上有人、人上有责”原则,共建立86个文明城市志愿网格,持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同时,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加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发挥“移动探头”“流动岗哨”作用,通过“随手拍”“随时传”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反馈城市建设管理,特别是背街小巷容易被忽视的卫生死角等问题,成为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新”力量,为创城输出“新范式”。

  “微整治·精提升”

  看一城村容村貌焕新颜

  “以前沟里总是长草,现在不长草了多利索,把沟封死了,它也没有臭水了,多好!”惜福镇街道惜福镇社区居民卜庆英见证了家门口“耳目一新”的转变。自从今年3月以来,社区对房前屋后的排水沟渠进行集中整治,原来泥泞不堪的泥路,现在经过硬化,变成了水泥路和沥青路。城阳区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围绕提升民生福祉,以“三清、三治、四提升”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微整治·精提升”,推动村庄环境整治由“清脏”向“治乱”拓展,营造文明、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

  所谓“三清、三治、四提升”,即清理农村垃圾、河塘沟渠、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乱搭乱建、残垣断壁、乱堆乱放;提升农村厕所、农户庭院、毗邻田园、群众良好卫生习惯。行动开展以来,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6242人次,累计清理村内水塘92口,清理村内沟渠264.2公里,治理“三线”172处,新增村庄绿化11698平,总计打造218处“微景观”、“微庭院”以及其他人文空间节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营造了“干净、整洁、舒适、温馨”的人居环境氛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栾丕炜 通讯员 徐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