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书:中国铀同位素分离理论奠基人

    王承书(右三)在工作。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王承书(1912年-1994年),中国杰出的女性核物理学家、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理论奠基人。她一生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奋力推动我国核技术进步50年,却甘愿隐姓埋名30载,与家人分离,被大众所遗忘。在她的日记本中夹着一张发黄的字条,上面写道:“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912年6月26日,王承书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优渥的书香之家,她生性要强又天资聪颖,从未放弃学习。1930年,王承书以优异的成绩从贝满女中毕业,因立志于改变中国物理学落后的现状而果断报考燕京大学物理系。作为班里唯一的女生,王承书不断努力,毕业时被授予学校最高荣誉——“斐托斐”金钥匙奖。1936年,王承书获得燕京大学物理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彻底打破了身边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1939年,王承书与燕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张文裕结为夫妻。随丈夫南下西南联大后,王承书得知美国密歇根大学设立了一笔专门提供给亚洲女青年的奖学金,但已婚妇女不能申请。她认为,“女子能否干事业,绝不能靠婚配与否来裁定”,于是立即修书奖学金委员会表明决心,最终被密歇根大学破格录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承书迫切想要回国,却因中美外交问题被迫留下。但王承书并未气馁,她抓紧一切时间探索科研。1951年,她与乌伦贝克教授共同创建了以二人姓氏命名的“WCU”方程,这一方程至今仍被科学界沿用。此后不久,她又第一个证明了“索南多项式”,引发国际学术界轰动,被乌伦贝克赞誉为“不可多得之才”。然而,尽管在美国已是声名鹊起,王承书却毅然决然于1956年回到了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全身心投入祖国的物理学事业中。

    归国后,王承书在钱三强的邀约下,接受了保密性极强的原子弹研究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不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1962年,王承书来到中国第一座浓缩铀生产工厂504厂。王承书埋头苦干,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批高浓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核心燃料。随后,王承书接到了研制中国自己的浓缩铀设备的任务,并且担任总设计师,经过10多年与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离心技术走向了工业应用阶段。她提出开展激光分离法研究,并在1991年实现了激光分离浓缩铀,成为我国激光分离技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92年,张文裕去世,王承书将二人毕生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在西藏日喀则的萨迦县,一座名为“文裕小学”的学校建立起来。同年,王承书因积劳成疾收到病危通知,王承书立刻撰写遗书强调:不要办丧事、捐赠遗体、捐赠全部书籍与资料、交党费。

    1994年6月18日,王承书与世长辞。在人世间行走80余年,王承书心系祖国、心系物理,不求名不求利,生活清贫却精神富有。她的名字或许鲜为人知,但她的功绩却永远记录在中国科学崛起的历史中,她以女子之身成为共和国脊梁,她的精神值得后人仰慕与追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