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医保谈判”即将推行,砍价方式不同,力度更大

国内,甘李药业、通化东宝业绩下滑时,美国胰岛素市场正面临比集采还大的压力。

8月13日,美国众议院以220票比207票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份法案的重要看点就是降药价。美国的医疗总费用占到GDP的17.2%,已经构成财政和居民的巨大负担,美国总统拜登不得不在8月17日签署了这份法案。

这份法案堪称“美国版医保价格谈判”,授权美国卫生部对公共医保Medicare目录中的数十种药物进行价格谈判。

同时,法案对胰岛素设置了特别的规定:从2023年起,只要参与了“美国医保”,个人每月买胰岛素的自付最多只要35美元。


这一消息,直接导致胰岛素全球霸主诺和诺德股价单日最大跌幅达12.78%。

相比中国,美国对胰岛素砍价的力度更大。

胰岛素市场再起风雨

美国版“医保谈判”先拿胰岛素开刀,不是没有道理。

和中国一样,美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平均每10个美国人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美国胰岛素的市场渗透率约为30%,远远高于中国的5%左右。因此,胰岛素花费在医疗系统内占据很大比重。

为了维持高收益,美国胰岛素企业不断申请新专利,以延长原研产品的专利保护期;另一方面,大手笔真金白银游说议员。

最终,在美国市场,胰岛素类似药的上市频频遇阻,原研企业长期享受高定价,民众怨声载道。

据外媒报道,2020年,参加美国联邦医保的糖尿病患者每月买胰岛素的自付费用平均为54美元,最高的达到115美元。整体上,美国参与Medicare医保的患者每年购买胰岛素自费总额高达10.3亿美元。

新的限价政策一旦实施,330万参保人每月最多只要花35美元、约合人民币241元,就能用上各种胰岛素。而且,美国政府计划从2026年起,进一步对胰岛素开展价格谈判,届时患者负担有望进一步降低。

这样的控费力度,与我国的集采相比也不逊色。

以中国第六批集采后的胰岛素价格计算,中选的长效胰岛素价格基本在80元以下,按每月最多3支的用量、最低50%医保报销计算,中国患者每月自费部分约在100元上下。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21年全美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5710美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5128元,约合5445美元。

考虑到中美10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美国实施胰岛素控费后,患者实际负担更轻。

这就难怪拜登在签署《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时感慨:“今天,美国人民赢了,一些特殊利益集团输了。”

对中国医保控费或有借鉴

美国这次签署的法案,像是“照搬”了中国的集采和医保价格谈判。

此前美国法律规定,联邦政府不得以价格谈判的形式限制药价、干扰市场。制药企业以“管控药价会阻止救命药进入市场”为由,捍卫自由定价权。

但目前,美国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的风险已经显现。医疗费用在美国GDP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对医药动刀是快速见效的方式。

美国计划于2024年启动第一轮价格谈判,要求10种药降价,2026年起生效;2027年和2028年分别谈判15种,2029年及以后增至20种。而且从2028年起,医疗器械将被纳入谈判范围。

这些品种都是上市已有一段时间的创新药、创新器械,市场价值早就实现。选择对这些品种开刀,药企也相对好接受。

不同于我国集采“谈不拢就散场”,美国对不参与谈判的企业设有惩罚措施,如按照销售额的65%至95%征收高额税,并按照售价和谈判价的10倍差值进行罚款。

这些做法,同中国集采殊途同归:2019年中国启动4+7集采试点,2020年末首个高值耗材集采启动,面向的都是价格虚高的医药产品。

大洋彼岸的价格谈判可能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在中国,胰岛素等常用药品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但患者主要通过门诊开药、药房等方式购药,自付比例依然不低。如果设定月费用上限,是否可能利于集采品种的进一步普及应用?


撰稿 | 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晓曦

插图 | 视觉中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