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集成改革 浙江武义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富裕

中国小康网9月2日讯 迎着8月的热浪,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三江村仓储中心顺利完成挂牌出租,这片总投资1500万元,总占地面积8484.07平方米的省级乡村振兴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它将切实壮大三江村的村集体经济。“以前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每年收入只有20多万元。这个项目建成后能给我们带来164万元的收入,还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三江村党支部副书记、监委会主任叶喜南说。

村民如何富裕,乡村如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近年来,武义县创新“南北协调”发展模式,以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为龙头,利用北部工业经济优势,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产业富裕党建联盟,将项目投入资金的部分收益分红到重点帮促村,实现南北部、城乡之间的共富共享。根据南北共富党建联盟有关协议,三江村每年将仓储中心项目收益的30%专项用于桃溪联盟大路山村等10个经济薄弱村的对点帮扶,可带动这些村年均经营性收入增加5万元,同时10个村还能共享百万元红利,实现南北都富裕。

9月1日,在武义县强村富民新闻发布会上,副县长黄君俊就武义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相关情况作进行了介绍。今年以来,武义以“强村富民、强基惠民”为目的,高标准制定强村富民工作行动方案,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富裕。

探索具有武义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并非一蹴而就。

前期,武义结合县域实际,创新推出了“富民增收20招”,通过资源重整、产业重塑、要素连接等系列举措,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腰包鼓起来。

“今天,吴家地自然村全村27户66人即将走出大山,住进新房。”近日,武义县柳城区域发展联盟迎来了启动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来,柳城联盟已完成25个自然村下山搬迁,包含770余户,2100余人,腾挪建设用地指标440余亩,有570余套住宅迎来了刚走出大山的新主人,超过3亿的财政资金投入帮助村民安家落户,近3000亩山林田地的流转成为了富裕路上的新动力。

根据武义“下山脱贫3.0”行动,武义县将分5年时间陆续推进仍居住在高山深山自然村群众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搬迁,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39个自然村1180户3295人口集聚搬迁,在县城和中心镇安居乐业。

“村子强起来,才能带着村民一起富。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条件和规律的发展之路。”武义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近年来,武义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大力推进强村行动,探索出飞地抱团、公司强村、闲置盘活等“强村十法”,助力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

“要致富,种香菇,半年成为万元户。”在壶山街道上端头村武义创新食用菌公司的大棚里,菇农傅杰告诉记者,过去每天起早贪黑,全家人一年也只能种植2万个菌棒,如今他的大棚日产香菇量达1吨左右,去年年收入四五十万元。说到香菇工厂化周年生产,尝到香菇种植甜头的菇农傅杰感慨:“香菇本来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的,但在这里,菇棚的温度可自主调控,菇农承包菇棚后,菌棒由基地服务中心统一提供,技术统一服务,只要规划到位、劳力够用,香菇月月可种,鲜菇天天有采,我承包了6个温室大棚,去年收入达40多万元。”近年来,武义县通过争取省级综合扶贫试点项目,投建双百共富乡村振兴产业园,建立“菌棒专业化集中生产+养菌出菇分户管理”的“1+N”基地联农生产新模式,菇农实现全年持续作业。综合扶贫试点项目菇棚所获收益的90%用于分配省级重点帮促村和全县低收入农户,2022年上半年武义县低收入农户获得分红180余万元。

从“富民20招”到“强村十法”等系列增收举措,再到村富带民富,拓宽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新路径。武义县因地制宜、量身定制,找到各村最合适的发展道路,念好山区“致富经”。

在武义,这样的故事持续上演:有10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入股武义—海宁“飞地”科创产业园相关项目,打造跨地区“飞地经济”模式;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利用闲散土地开展规模化有机种植,为当地带来租金、就业等收益,2019年至2021年相关村集体经济共增收648万元;壶山街道打破15个经济薄弱村的村庄地域边界,统筹片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项目合作方式投资建设标准厂房……资本与项目进村,结出共同富裕硕果。

截至7月底,武义县258个行政村实现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总收入20万元以上全覆盖,在金华市排名第一;上半年,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394元,同比增幅19.5%,延续一季度开门红态势,继续排名全省26县第一。(方健生)

编辑:赵狄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