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丽江走出的世界级科学家,身在海外却一生心系家乡

方宝贤去世之前,给太太、儿女和弟弟妹妹留下了一份遗嘱,希望自己身后骨灰分为三份,一份留在美国,两份带回丽江。

2013年6月,方宝贤逝世近两年后,骨灰由其亲属26人漂洋过海护送回父亲的出生地丽江,毕生都在为世界太阳能发展做贡献的方宝贤终于落叶归根。

文案:杨琳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和雪婷翻拍

编辑:和占江



方宝贤1923年出生于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文治巷,是纳西学泰斗方国瑜之侄。

1945年,品学兼优的方宝贤赴美留学,主修理论物理专业,并经过八年的努力取得博士学位。



方宝贤1948年在美国▲

此后,他曾任美国太空署太阳能电池研究部门负责人、波士顿学院教授、美国物理学会高级会员,对世界太阳能发展研究做出巨大贡献。除此之外,方宝贤还被聘为云南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从丽江古城走出的小镇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太阳能专家。令人感动的是,方宝贤无论生在何地都一直心系家乡。他多次携妻儿回丽,并在2008年最后一次坐轮椅回丽江时多次强调:“丽江才是我永恒的家。”



方宝贤自幼在丽江古城读书,14岁从丽江中学(今丽江市一中)毕业后即离家前往省府昆明,到昆华中学(今昆明市第一中学)上高中。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昆明市一中优秀校友名录上仍赫然写有方宝贤的名字。那时缅滇公路尚未竣工,大部分从丽江去昆明的老乡都选择骑马或骑骡子,但方宝贤却喜欢步行。几百里路,他要走上半月有余,但求索知识的路,却让他乐此不疲。

抗战胜利前夕,云南省主席龙云高瞻远瞩,决定从全省选拔一批优秀高中毕业生、大学生送往美国公费留学,为建设战后的新云南培养人才。

1943年底,方宝贤作为西南联大的优等生,考取了留美预备班。同期从西南联大选拔出来的公费留美生中还有研究院的杨振宁、数学系的和惠桢和化学系的杨凤。



方国瑜(左)与方宝贤(右)▲

1945年,方宝贤赴美,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分校专攻物理和数学。

异国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并没有阻挡他在学术方面的造诣,1950年,方宝贤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学和数学硕士学位,随后转入华盛顿美国天主教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并于1952年获博士学位。



美国求学的那段时间,方宝贤遇见了从奥地利来美求学的约瑟芬·里斯(JosephineMariaRiss)。约瑟芬(中文名方瑟芬)来美前已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当时正在美国天主教大学攻读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虽说国籍不同,但两人却情投意合,于1951年3月正式结为夫妻。



年轻时的方宝贤与约瑟芬▲

两个博士的组合不单单是生活上的互补,更是学术上的齐头并进。约瑟芬曾任《天主教百科全书》副编辑、国际图联理事,同时还是中国武汉大学名誉教授,和先生不分伯仲。

事业有成的夫妻俩育有六男四女共十个孩子,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两个人,组建成了一个大家庭。通过父母家人的言传身教,十个孩子在医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领域发光发热,其中好几人都取得了博士学位。

从风华正茂时的携手,到年老体弱时的陪伴,约瑟芬陪着方宝贤走过了一生。如今,丈夫虽已去世,但约瑟芬依然常常挂念着丽江的亲属。

“前几天约瑟芬才刚刚给我们发了邮件呢,她现在已经102岁了。”方宝贤的堂弟方宝初说。



约瑟芬在丽江时留影▲



1971年,中美建交。

1973年开始,方宝贤便被邀,年年回国讲学,进行学术交流、参观访问。

1976年,应中国电子学会邀请进行学术活动,方宝贤提出返乡探亲。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贾启允批示:“方是美籍华人,著名科学家,对我态度与好,多次回国讲学,介绍外国先进技术,提供有价值的样品和技术资料,不能再次拒绝他的要求。”

省长周兴批示:“方先生回丽江时,请有关部门派人陪同,注意往返安全。”

1976年8月6日,方宝贤终于在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后,携妻儿回到了丽江。



方宝贤(左三)与亲人合影▲

在大理工作的方宝初得知哥哥要回家,立即赶回丽江。兄弟俩相差16岁,幼时的生活并没有交集,但血脉之情并没有让两人生分。

方宝初仍清晰的记得哥哥第一次回丽时的情景。“他提出要到祖坟去看看,到了以后,一句话不讲的跪了半个多小时。”方宝贤赴美时可能没想到,与家乡一别就是三十余载。他和妻儿一起跪在祖坟之前,一言不发,弟弟也跪在身后,不忍打扰,更不忍催促。



年轻时的方宝贤▲

那次回家,方宝贤了解了丽江的变化,逛遍了所有他心念的地点,也向家人介绍自己从事的工作。方宝初清晰的记得,哥哥叮嘱他和家人:“不管社会如何变革,都要以学习为重。”



方宝贤与方宝初▲



七十年代,方宝贤十余次回到祖国工作,他把掌握的知识、技术、科研资料带回来,无偿贡献给祖国。尤其把自己研究的太阳能技术专利不卖给日本而奉献给祖国。

1988年6月,方宝贤给妹妹方润祺的信中写道:“我现在每年回来,还多次去丽江,可我不是旅游者。如果我来国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外国人,得到外国人的接待,这是误解,我至少自己认为,我来国内是为了我有一定的知识,可以给祖国、给人类做一点贡献。”

方宝初也记得哥哥第二次回到丽江时,在大礼堂播放了关于什么是太阳能的纪录片。“当时我们哪里知道什么是太阳能啊,来看的人人山人海。”

更加珍贵的是,方宝贤还无条件的带着在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执教的陈二友到自己的研究中心工作学习。两年学习后,陈二友将尖端技术带回祖国,首次在昆明西郊组建了云南太阳能电池厂。



方宝贤和妻子在方国瑜小学▲

方宝初回忆,当时方宝贤也曾多次请丽江中学选拔优秀学生,他可引荐至美国学习深造,让丽江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哥哥最爱说的就是丽江紫外线强,非常适合发展太阳能,好几次他都提出想帮助丽江组建太阳能电池厂的意见呢。”

除此之外,方宝贤多次向丽江相关部门提议,保护母语,重视母语传承。

不难看出,虽然成为了美籍华人,但方宝贤的一生都心系祖国,更是想为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做一份贡献。



2011年10月21日,方宝贤在麻省贝尔蒙特寓中平静去世。大约在一年半之前,他就给太太、儿女和云南的弟弟妹妹留下了一份感人的遗嘱:“我游历了许多地方,但我觉得唯有丽江才是我永恒的家。为此我期望身后将我骨灰分为三份:一份留在丽江家族墓地我母亲的墓旁,因为她给了我爱,第二份留在黑龙潭我叔父(方国瑜)的墓旁,因为他给了我智慧,第三份将留给我太太、儿女和孙辈们。”



方宝贤一家▲

更令人感动的是,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庞德在《诗章》中描写的丽江的生态美,叮嘱家人自己的讣告要以第112诗章的五行诗开头:清新的空气穿透丽江,阵阵松涛,象山麓处处是清泉。



2008年,方宝贤在石鼓▲

虽已逝世十年有余,但方宝贤的故事会永远留在后人心中。“我们每天都要用太阳能呢嘛,一用就想起哥哥了!”方宝初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