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闽西的革命诗情

 毛泽东在闽西的革命诗情

□符维健

当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幼年时期,闽西这块红土地拥抱了她,哺育了她,托举了她,壮大了她,从而使她坚定了信念,明确了方向,走上了正轨。在这里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足印这块深情的沃土,用如椽之笔勾画革命蓝图,用豪放的革命诗情为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诠释。

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是“红旗跃过汀江”古渡口村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红四军入闽后,每战必胜。红四军三打龙岩的胜利,大大打开了闽西革命斗争的局面。闽西六县全面暴动,成立了红色政权,实现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景象。毛泽东兴奋异常,禁不住涌动起一股诗情,写成《清平乐·蒋桂战争》诗篇。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常常是在敌强我弱、“围剿”和反“围剿”的较量中得以展示。毛泽东的诗情才华,常常是在充满压力的斗争环境中得以迸发。

红四军“三打龙岩城”纪念馆(赞生店)

诗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两种战争,上阕写军阀的反革命战争,下阕写红军的革命战争,上阕写天怒人怨的军阀争斗,不乏嘲讽。下阕写红军“跃过”“直下”,何等轻快。两种战争形成鲜明的对照,但又浑然一体。

毛泽东英明果断地利用了“军阀重开战”这个有利条件和契机,“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开辟了闽西根据地。表现了红军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势。

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地——龙岩公民小学(部分复原图)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表现了攻克龙岩后,毛泽东及时指示闽西特委:“闽西局面已经大定,特委对各地工作要有个纲才好。”于是闽西临时特委书记邓子恢制定了地方党的基本任务:“充分发动广大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建立红色政权,扩大人民武装,为建立根据地打下基础。”龙岩全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土地即分配完毕,实现农民千百年要土地的梦想。诗人采用了农民的口语“分田分地真忙”,尤其是“真忙”二字把农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军阀给人们带来的“怨”和红旗到处带来的分田之“忙”,不正是革命家、军事家毛泽东的武装割据思想的诗意显现吗?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红四军攻克上杭城后,毛泽东住在城河边临江楼。时值重阳节,汀江沿岸菊花盛开,溢金飘香,诗人凭栏眺望着远山近水,寥廓长空,诗情如汀水奔涌,构思成篇《采桑子·重阳》。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上杭古田召开

这一年,毛泽东利用蒋桂战争的有利时机,大大地扩展了革命根据地。他率领红四军入闽,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这一年他驰骋疆场,大部分时间是在战地、马背上度过的。他以诗记录战地生活,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去讴歌人民革命战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年的重阳节意义非同往年,是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中度过的。红四军三次入闽,长岭寨首战告捷,三打三克龙岩城,攻下铁上杭……,“战地黄花分外香”,是胜利的重阳节,是喜庆的重阳节。

1929年初,在离开井冈山以后的一段岁月里,毛泽东的军旅之路,惊险危殆相继,始终是曲折连接着坎坷,希望伴随着失望。

上杭临江楼

6月22日,红四军在龙岩城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但由于党内思想未能统一,毛泽东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和支持。会后,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四军前委领导岗位,到闽西地方指导工作和休养。其间,他疾病缠身,心力交瘁。虽然如此,但他坚信共产主义必胜,中国革命必胜。

秋天,在封建士大夫笔下,是秋风落叶,衰败,颓丧的凄凉景象。而在毛泽东眼中,却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就是在“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万里严霜下,战地之花也富有坚强的生命、斗争的气息。它迎风斗霜,分外艳丽格外香浓。这样的千古绝唱,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去看待战争,描写战争,才能产生的。在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看来,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对于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言是“盛大的节日”。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1930年1月7日,为了粉碎敌人“三省会剿”,早日实现“争取江西”的计划,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二纵队从古田出发,作战略转移,向北经过连城、清流、归化、宁化,准备翻越武夷山,向江西进军。在此行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元旦》。

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协成店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地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古田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总结了红军的建设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来建设人民的军队。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亲自为大会写的决议案,第一次全面、深刻、正确地解决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原则问题。这个决议使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将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都肃清了。这个决议不但在红军第四军实行了,后来各部分红军都先后不等地照此做了,这样就使中国红军完全成为一支新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

1930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清流林畲,曾在这里短暂居住,组织部队修整,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纲领,发动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0年1月5日,红四军在离开闽西之前,在小池打了一仗后,毛泽东返回古田住在赖坊“协成店”,针对时任红军第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给他的“元旦贺信”中存在的悲观思想,写了回信,即后来公开发表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以无产阶级战略家的科学分析,英明预见,用诗的语言热烈地呼唤着:“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在完成这篇举世巨著的第二天,迎着东升的旭日,向江西进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如梦令·元旦》。

汀州整编旧址:长汀南寨广场

《如梦令》是典型的短歌小令,这首小令,别具风采,别有神韵,也别开生面。在他的笔下,小令不小。体裁小而气势大。

前两句描写征程,“宁化、清流、归化”,连用三个地名,紧接着又用了三个词组,“路隘”“林深”“苔滑”二句六个顿挫,节奏感很强,恰好表现了行军中的艰难、急迫。好一幅壮美的行军图。全词字字清越铿锵,节奏朗朗上口,把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表现得如此轻松。好一首洒脱明快的山歌。

《清平乐·蒋桂战争》

虽说诗人脚下的艰难。闽西大局已定,心情喜悦,更加坚定革命高潮必将到来的信念。新春伊始,万象更新,经过古田会议的召开,红四军党内军内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于是所到之处,“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杆红旗不但山上山下飘扬,也在诗人心中永远飞扬。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1930年7月,红军在汀州整编后,毛泽东率领红一路军从汀州向长沙的路上写下了这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这时候,中央苏区的兵力和地域,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这时候,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受到党内“左”倾路线领导人的打击和排挤。正是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造就了政治家毛泽东。正是革命战争的严酷悲壮,造就了军事家毛泽东。也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

1930年6月,“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他们否认革命需要准备群众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否认毛泽东的长时期以主要注意力创造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来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认为这些是所谓“极端错误的”“农民意识的地方观念与保守观念”,而主张全国各地都要准备马上起义。在这种错误路线指导下定出了立即组织全国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冒险计划。6月11日通过了“左”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下令要一、三军团和湘鄂西、鄂豫皖红军分别打南昌、九江、长沙,然后“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打大城市。正在汀州休整的红四军,奉党中央的命令整编,扩编为红军第一路军,毛泽东任政委,朱德任总指挥,参谋长为朱云卿。红一路军奉命从长汀出发攻打南昌,然后与红三军团合攻长沙,会师武汉。

《如梦令·元旦》

革命征途多艰险。毛泽东明知这是一条“左”的错误路线,以弱小的红军,去硬打大城市强大的敌人,如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早在1929年,毛泽东就提出过“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这次行动,他是既不同中央公开对抗,又不是执行立三“左”倾路线,红军第一路军于6月22日发出向广昌集中的命令:“本路军有配合江西工农群众夺取九江、南昌,以建立江西政权之任务,拟于7月5日以前全路军开赴广昌集中”。毛泽东在这里把党中央给予的夺取九江、南昌这一任务传达了,但并不作进一步的部署和说明,而目的是利用这个机会赶到长沙城下,以极大的耐心说服了三军团中大部分干部和士兵,移师南下,攻打吉安。不但保存了红军实力,而且开辟了赣西南和湘东的广大地区,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这两句词正是体现了这一战略思想。它与“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左”倾机会主义口号形成鲜明的对照,是词的核心思想,也是诗人常说的“诗胆”吧!百万工农踊跃参加革命,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斗争烈火不仅燃遍江西,而且一直烧到湖南、湖北,锐不可挡。“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飚为我从天落”,红军慷慨激昂的情绪,展示了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在中国南方卷起了一场特大的革命风暴,有如从天而降。这表明,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不仅是在闽西、赣南实践中形成的,而且也为革命实践所证实。

从1929年3月至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的红四军三次入闽,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首创精神及在闽西的革命实践,催生了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思想和革命诗情。闽西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这一时期成为毛泽东诗词创作的成熟时期,无论内容形式风格都有了很大飞跃。(作者系新罗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原四级调研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