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孝敬父母不能只挂在嘴上

节日回老家,见到久违的父母。因为疫情的缘故,我已有两年未见到过他们了。

因为父母不会用智能手机,我平时无法跟他们视频连线,所以只从偶尔通话的声音里判断,他们变化大不大。而这一次,我分明感觉他们老了很多,尤其父亲,白发多出了不少。

晚上我帮母亲做饭,一边和她聊起了天。母亲说,这两年你爸脾性变了,一言不合就发火,像换了个人似的。

第二天我睡了个懒觉,9点多起床后,看见父亲正坐在老屋门前编竹篮。编竹器是父亲的拿手绝活,年轻时他是村里有名的篾匠,房前屋后砍回的竹子,经他的一双巧手,很快就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竹篮、竹篓、竹簸箕,还有清凉的竹席、竹椅、竹枕头……他的手艺,能巧到把竹篮编得密不透缝,盛得住水!

父亲不仅能将各种竹器编得好,还编得快。以前,他可以一边跟人聊天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双手翻飞中,那些看似不相干的篾片和粗细不均、长短不一的竹竿,已组成了一件件精美、结实的竹器。神奇得很。

可这次,我看到的父亲已不是记忆中的那个巧匠了。他动作缓慢,时不时还要停下来想一想,似乎不太确认。期间,母亲走到他身边,问,是不是又编错了?父亲便白了她一眼,生气地说,就你这乌鸦嘴说的!

他发现果然编错了,得拆掉重来,于是叹口气说,老了就是老了,不服不行啊。

母亲接过话说,可不是吗,以前你一天轻轻松松编出3个竹篮,第二天一早我就能拿去镇上卖,换些油盐钱,现在你一天起早摸黑地都编不出一个来。

父亲听后,立刻把手里正在编的竹篮一扔,说,你能,你来!然后竟气呼呼地走了。

中午,我陪父亲在老屋里吃饭。虽然才到5月,但低矮的老屋里已经有了蚊子,它们在父亲眼前飞来飞去,他拍着双掌用力对击,可一连好几次,一只都没拍中。

这让他非常不开心,转而责怪母亲没搞好家里的卫生,引来了蚊子。然后又失落地叹口气,说,真是不中用了,连个蚊子都打不到了。

假期结束后我离开家,开始思考父亲脾气变差的原因。他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在变老,能掌控的事情越来越少了,而试图靠发脾气来抵抗衰老呢?还有我平时太忙,对他关心太少,应该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于是,我决定为父亲做些改变。我先是转了一笔钱给老家的堂哥,让他帮父亲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帮在家里接上网络。此后,每周我都会给父亲打几次网络视频电话,还常常故意请教一些他熟悉的问题,说我写文章要用到。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总是笑呵呵地回答我,说得非常起劲。几个月后,母亲对我说,你爸脾气好多了,感觉他好像越活越年轻了呢! 

能够看淡生死的人毕竟是少数,我的父亲只是个普通的乡下老人,他害怕衰老和被儿女忽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作为儿女,我们要真正去了解他们身心所发生的变化,理解他们正在经历的衰老,并且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以缓解由于衰老而带给他们的焦虑感和无力感。

孝敬父母,永远都不是只挂在嘴上的。

文:牧牧

来源:《品读》2022年第9期

责编:张初

校对:郭艳慧 孟雅斐(实习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