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骨文故乡感受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

新华社郑州9月4日电 硬质金属制成的方形字模,像浮雕一样排列放置在60厘米长、25厘米宽的字盘内。从字盘内2500多个字模里找出你需要的汉字并非易事,这台产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双鸽牌中文打字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

这是8月25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拍摄的展品。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近日,“字道——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艺术展”在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迎来首展。

展览以“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为主题,从现代印刷字体的萌芽、字体设计的自主开发、国家主导的字体设计、汉字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中国现代字体蓬勃发展和文字展现文化共同体等几个角度梳理了汉字设计之路。

“汉语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使用字母的主流语言,想要通过一个简单易用的设备表达出成千上万的汉字,在上个世纪,对工程师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展出的这台中文打字机,如今看着虽然笨拙且使用不便,但它凝结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在双鸽牌中文打字机前,策展人刘钊说。

8月25日,游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用手机拍摄展出的卜甲。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世界第一台机械打字机发明后,打字机不管经历多少次演变,仅适用于以字母为基础的西方语言世界。面对有着数千常用字的汉字世界,这种以几十个字母文字为基础的打字机显得无能为力。中文打字机的发明,打破了这种不可能。

刘钊说,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汉字与计算机的拥抱面临巨大挑战。为此,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潜心钻研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陆续攻破一道道难题。

互联网时代,人们敲击键盘、点击屏幕处理中文信息早已习以为常,但在40多年前,这还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段艳琴说,汉字进入计算机时代经历了许多艰辛的探索。

“直到1979年,由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问世,成功从计算机里输出了汉字。这项技术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基础,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为信息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段艳琴介绍,古老的汉字终于“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在信息化时代焕发青春活力。

8月24日,游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观看展览。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这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汉字设计展在安阳首展,也是在展示汉字创新表达的灵感之源。

“00后”大学生常梦超说:“展览让我对汉字设计的现代之路有了直观了解,也从600多件汉字设计视觉作品里感受到了汉字形美、情美、意美,一撇一捺中,感受到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大智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