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农民工”的贴心人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候补委员、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书记黄久生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苦孩子,为回报乡亲们的养育之恩,在家乡捐建敬老院,坚持26年如一日义务赡养700多位孤寡老人;在家乡捐建希望小学,并资助4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累计带领40多万人次农民工实现务工增收,每年为家乡带回8亿多元的劳务收入,帮助2.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被誉为“农民工”的贴心人。

人大代表干的,就是人民群众盼的。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62岁的陈功雨,在老家采石场干活,左腿被石头砸断,成了终身残疾,家庭非常困难。他找到黄久生,想在建筑工地找个工作,考虑到陈功雨的身体状况,黄久生给他安排在建筑工地保安室里看监控。2018年陈功雨因患多年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引起了脑血管堵塞住院治疗,黄久生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还派专人护理,陈功雨在医院治疗了三年多,病情时好时坏,去年3月去世。得知他90多岁的老母亲仍然健在,黄久生送去10万元钱,让老人安享晚年。

60多岁的贫困户王贺轩,体弱多病。有一天,他到工地找到黄久生说:“听说有很多贫困户都在您的工地上干活,俺一家五口,三个是残疾人,想请您帮忙给俺找个活干”,说着话王贺轩从口袋里拿出3个残疾证。了解情况后,黄久生给他安排了就业岗位。在工地上工作不到一年,王贺轩突发脑梗,黄久生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并承担了所有医疗费。病情稳定后他想回家,走的时候,黄久生送给他20万元钱,王贺轩感动得流下泪水。

“目前我们工地上后勤人员80%都是老年人和残疾人。老年人和残疾人多,就意味着随时要承担意想不到的风险,但我始终牢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风险再高,也要给他们找一份活干。”黄久生坚定地说。

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帮助更多农民工排忧解难、脱贫致富,河南省信阳市在全国率先实施“金桥工程”。2017年9月,黄久生的家乡信阳市潢川县为了进一步深化“金桥工程”,在郑州成立潢川县驻郑州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任命黄久生为工作委员会书记,建立了农民工党员活动教育基地、党员活动室、云视讯会议室、流动党员服务站、职工书屋等,目前党工委已发展下辖1个党委14个党支部,现有党员386名。

近几年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黄久生实现把农民工兄弟从“带出来”打工挣钱,到“带回去”返乡创业的转变,在家乡投资2800万元,流转两万多亩山地,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创建油茶旅游核心区,以茶代旅、以旅促茶,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为群众增收;筹资发展大棚蔬菜、草莓等产业,帮助异地搬迁520户村民稳稳地致富奔小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久生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购买抗疫物资,捐赠给家乡定点防疫医院,并火速改造一条临时防护隔离衣生产线,所生产的价值700多万元的防护物资,全部捐给抗疫一线。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黄久生联系的60个项目,共复工近10万人,确保疫情期间农民工持续增收。

30多年来,黄久生一直坚守承诺,不管工地上遇到多大困难,工程上遇到多大沟坎,决不能拖欠农民工的工钱。黄久生深深懂得,作为人大代表,就要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忠诚履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凌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