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明柱:致力于将肺癌扼杀在摇篮中

【关键词】肺结节恶变肿瘤早筛 智能早诊机器人 耶鲁留学生 弃医从研

【项目简介】创意组项目:肺结节恶变循环肿瘤细胞(CTC) 智能早诊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的CTC富集设备对血液样本进行高精度肺癌CTCs捕获与富集,获得肺癌CTC形态学图片,利用基于大数据AI图像识别系统进行智能识别,给临床医生提供切除早期原位肺癌及后续个体化精准治疗明确判断依据,可减少患中晚期癌风险及避免遭受因治疗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创业者速写】印明柱,留美博士,2021年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2年工信部领军人才;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特聘教授,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皮肤健康与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兼职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以及肿瘤表观遗传与免疫协同增效机制研究。

【创业金句】抗击癌症我们永远在路上,治愈肿瘤是永恒追求的目标。

从临床到科研,想筑一道前防线

印明柱曾经是一名妇外科医生。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毕业后,他成为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名医生。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癌症病人全生命周期的管护,尤其是中晚期癌症病人生命救治有了全新的认识。

“很多做了手术、进行过化疗或放疗的癌症中晚期病人,最后却并没有好转,而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这对他的触动非常大:“中国并不缺优秀的外科医生,可再优秀的外科医生能做的也是有限的,一生能救治的病人数量也是有限的,尤其面对癌症。可如果能够研发出早期筛查或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或新药物,那将造福千千万万的病患及其家庭。”印明柱说。

于是,他的思考重心由外科手术向前沿诊断转移,他也作出决定——转行,继续深造,他先后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抗衰老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在遗传学、病理学、中西医结合多个领域探索。为了进行深入研究,他在美国一待就是8年,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也成为耶鲁大学医学院兼职助理教授。

从科研到实体,想把梦想照进现实

印明柱学成后,出发时的初心让他时常回望自己的祖国。恰好这个时候,中南大学投来了橄榄枝。2018年他全职回国来到湖南,与合伙人成立了湖南恒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肿瘤早筛技术、抗肿瘤药物和伴随诊断技术等研发方面埋头苦干。

印明柱最先照进现实的举措就是针对肺癌,因为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肺癌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第一,而目前,中国体检人群约有20%会发现有肺部结节,其中一部分肺结节属于癌前病变或者肺癌。肿瘤早筛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基于中美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巨大差异以及液态活检的巨大市场前景,印明柱与他的两位恩师李康教授及赖仁胜教授共同研发了“肺结节恶变循环肿瘤细胞(CTC) 智能早诊机器人”。

从实体到实惠,想让老百姓用得起

“目前我国肺癌筛查现状及痛点在于CT发现肺结节后进一步检查的可选方案少,价格昂贵。小的肺结节无法准确判定,只能待其进展后再作判定。”印明柱认为在早期有效辨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是控制肺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点。

早诊机器人的目标就是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判断依据。“早诊机器人能及时判断,目前我们的数据已经说明诊断准确性非常高。基于这点,保险公司也愿意与我们合作。而且机器人可对肺癌CTCs从全基因组层面进行精确性突变位点及CNV变异评估,为后续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更重要的是,印明柱的团队想要降低筛查的成本。“我们不希望做成一个价格昂贵筛查,那样就不能发挥普筛的作用。我们希望让老百姓能用得起,而且还能真正有作用。”印明柱说,他们希望下一步能够让早诊机器人在老百姓日常预防治疗中发挥作用,真正为防病、治病筑起一道堤坝。

 来源:中人社传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