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一高:春风化雨广育才

9月7日,在淅川县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县一高作为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奖励800万元。

在刚刚结束的高考季,淅川一高依旧拿出了耀眼的成绩:实际就读学生一本进线1975人,清北录取5人,上海交大录取5人,浙江大学5人,复旦大学2人,中国科大3人,西安交大8人,哈工大8人,武汉大学14人,厦门大学6人,四川大学11人,华中科大7人……据统计,“985”院校共录取235人,“211”院校(含“985”)录取582人。在今年河南省一本进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再攀新高。


硬件“双一流” 催生好成绩

校门大气恢宏,校内绿树成荫,教学楼和图书馆古朴典雅,食堂宽敞明亮、桌椅多多,人工湖水波不兴、鱼翔浅底……步入淅川一高新校区大门,人们无不为淅川教育的大手笔而惊艳。

一高新校区特点可以用两个“一流”概括。一是环境一流。新校区由复旦大学设计院设计,学校采取组团模式,全部建筑按年级划分为三个组团,每个年级组团的教学、生活相对独立,自成一体,互不干扰。 二是设施一流。图书馆、科技馆、报告厅、实验室、微机室等教学及服务设施完备,内部设备齐全。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均装有空调,每间宿舍均配有三个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并提供24小时热水,办学硬件在全市乃至全省堪称一流。

一流的条件,激发了一流干劲,催生了一流成绩。淅川一高党委书记、校长姚银秀说:“一高成绩的取得是淅川县委、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学指导的结果,更是全体师生奋力拼搏的结果。”


校园生物链 以爱贯始终

每天一大早的淅川一高院内,已经灯光点点,微有人声。9位校班子成员已陆续到齐;再晚一点,各班班主任也都到位,半个多小时后,学生宿舍的灯才亮起,转眼书声鼎沸,朝气蓬勃。

一高领导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吃在学生食堂,住在学生宿舍。在管理的时间线上,一高永远是:早上校领导早于老师、老师早于学生,晚上学生早于老师,老师早于领导。学校还实施中层以上领导联系关怀制度,筛查出孤儿、单亲家庭和家庭贫困学生共172名,分别由中层以上领导分包。

校领导以身作则,一高教师队伍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2022届清北班55岁的老教师曹新来,因心血管疾病下3个支架,住院18天就重返讲台。高三11班班主任索玉婉,腿部严重骨折,用轮椅抬到讲台上躺在上面讲课。英语老师王芳,上班途中出了车祸摔伤了腿。她的老公——2001班的班主任吴秀龙老师,每天坚持把她送到教学楼下,再把她从一楼背到四楼上课。

一高所有办公室门上都张贴着:“各位教职员工:让我们时刻想着,假如学生是自己的子女……”正是这样的拳拳师者父母心,让一高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严抓细落实 更高且更强

在淅川一高,每个教室的墙上、讲台桌上,每位老师的教案本上都贴有一张一本临界生名单,还有一份贴在他们心里——这是学校抓教学必须做到“四贴”(贴桌、贴墙、贴本、贴心)、“五定”(定人、定科、定时、定地点、定内容)要求之一。

每个名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秘籍,一高倡导的是“严管厚爱”。这一词内涵良多:在宏观把握上,采取“抓两头,促中间”“清北靠培优,一本靠管理”的策略,一头抓清北班,一头抓文科和强基班学生,确保一本扩量,清北增量。面对成绩高位运行与社会期望更高的矛盾,提出了“更严更实更细更深更高更强”的工作标准。

为此,学校要求校级领导必须深入一线,班子成员办公室分散到教学区,每天下午对教师教案逐人审批;实施一周教学清单,教研组定期对教材和考点进行规划整合研发,分发给老师,精准教学;为落实培优补差,确保人人过关,落实好“最后一公里”,学校要求必须做到“四贴”等……

成绩如此喜人,淅川一高却坚持并不唯成绩论。学校提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做良心校长,当良心教师,育良心学生,办良心学校”。也许,正是这样从上到下一心,淅川一高才能春风化雨树德立志,多次续写高考神话,在建设中原强校、全国名校的征程中稳步前进。

全媒体记者 曾碧娟 通讯员 耿德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