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国家宝藏 你见过这些博物馆月饼吗?

用舌尖感受文化,以味蕾品尝历史。

近年来,全国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自己的文创月饼,将文物背后的特色历史文化与中秋月饼的美味相结合,让消费者在品尝月饼的同时沉浸入博物馆的文化熏陶之中。中秋之际,就让我们边聊月饼边看文物,一起探寻文创月饼里的国家宝藏吧!

一、 故宫博物院

色彩斑斓的清宫旧藏

作为国内博物馆中的“一哥”,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自不必多说。今年故宫博物院推出两款中秋月饼礼盒,分别是“朕的心意”(多种系列)和“共欣穹宇中秋月”,其设计元素均来自清宫旧藏。

“朕的心意”(泷悦系列)外部礼盒包装华丽,其形状设计灵感来自于清宫旧藏—“文竹嵌竹丝长方盒”。方盒为长方形,内壁外底以文竹镶嵌,其余地方都嵌贴了竹丝作为装饰物。竹丝细密排列均匀,色泽肌理变化精微。盖面更是在竹丝层上贴出黑花方格纹,这也成为了器物的点睛之笔。

(文竹嵌竹丝长方盒-清中期)

礼盒表面图案则来源不一,其中一款名为“澄岚”的图案来自“雍正款松花江石砚”。此砚为清代雍正皇帝御用砚,由松花江石所制,绿色石肌纹理浓淡相间,清晰雅致,上有雕琢精细的灵芝如意纹。砚背面有雍正帝御题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而砚盒为黑漆描金盒,盒盖面饰描金山水亭榭图景,其制作精美,与砚体相得益彰。

(雍正款松花江石砚-清中期)

“共欣穹宇中秋月”这款中秋礼盒的命名灵感来自故宫三希堂里的一句楹联“共欣穹宇中秋,都作增龄海宝筹”。至于设计元素,则采用了传说中的四灵兽和星空苍穹。

三希堂位于故宫养心殿西南暖阁南侧,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乾隆曾在此房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绚的《伯远帖》等众多名家作品,而这三希堂或许是乾隆皇帝在故宫最喜欢待的地方之一。

(养心殿三希堂)

二、 国家博物馆

赤壁遗风月出东山

国家博物馆今年推出的中秋礼盒名为“月出东山”,其整体设计延续自去年的“赤壁赋”,惊艳依旧。礼盒同样以馆藏文物“堆彩赤壁赋圆漆盘”为元素,采用传统走马灯的形式,呈现了东坡先生《赤壁赋》中的“月夜泛舟,扣弦而歌;饮酒赋诗,羽化而登仙”的飘然场景。

(堆彩赤壁赋圆漆盘-南宋)

堆彩赤壁赋圆漆盘,是一个木制浅腹圆盘,盘底有三个内曲形足。漆盘以朱漆为地,器身则有黑、黄、褐三色漆,内外壁均满饰缠枝花卉纹。盘中心图案以《赤壁赋》主题,图案景物层次感强,整体画面布局合理,颜色变化生动自然,展示了苏东坡在月夜泛舟大江的情景。

礼盒镂空内页以馆藏月宫镜中的白兔为主视觉元素,将神话故事中的玉兔捣药的场景嵌入在每一格不停变换的风景图中。

(大吉月宫镜-唐代)

月宫镜为八瓣菱花形边,龟钮。龟钮左侧嫦娥飞升,左手托“大吉”铭牌,右手托果盘。龟钮右上方桂树繁茂,树下蟾蛛跳跃,玉兔捣药。菱花瓣内有四朵流云及四组蜂蝶采花。而“大吉”,就是大吉大利的意思。

有趣的是,月饼礼盒设有小夜灯和月光灯两种模式。打开灯光,便可透过光影与古人一同泛舟赏月。

至于饼面图案,则参考了国博馆藏文物“百花图”,提炼出兰花、荷花、菊花、梅花、牡丹、水仙六种花的形态特征,分别寓意春、夏、秋、冬、富贵、吉祥。

《百花图》由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所绘。画中绘有四季草木杂花一百余种,花卉以春夏秋冬四时季节为序,按照花开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画面布局则为上下相对,左右相向。一花一叶,皆有章法。

(百花图局部-清代 邹一桂)

三、 三星堆博物馆

从古蜀祭月到绕月飞行

作为近年来新晋的“顶流IP”三星堆博物馆今年共推出四款中秋礼盒,分别是“祈愿神树”“金面汇月”“三星幻月”和“绕月计划”,从古朴神秘到科幻十足,各种风格任君选择。

“祈愿神树”款中秋礼盒以三星堆的标志性文物“一号青铜神树”为设计点,结合祭月仪式而创作。其运用3D立体纸艺打造的青铜神树和光影效果,引领大家进入想象中的古蜀祭月场景,互动体验感十足。

“祭月仪式”八步流程

(一号青铜神树—商代)

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高达396厘米,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基座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主体接铸于山顶正中。树枝分三层,每层三根枝丫,枝丫端长有果实。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果实上。在树的另一侧有龙延主干旁侧而下,蓄势待飞。

“金面汇月”款中秋礼盒则以大立人和大面具为主设计元素,以三星堆经典的青铜墨绿色调为渲染,并在盒面绘制有渐变水流纹线条。盒中有立体三星堆文物的Q版形象,整体文化感十足。

(青铜大立人—商代)

青铜大立人像,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重约180公斤,1986年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人像头戴高冠,身穿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以鸟纹、虫纹和目纹等,制作精美细腻。它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三星幻月”则是三星堆博物馆与国产零食品牌“米老头”合作推出的中秋礼盒。外盒以“青铜大面具”为设计元素,采用了高饱和度的渐变设计,整体颇具赛博奇幻感。

“绕月计划”款中秋礼盒则使用了银卡镭射工艺,以太空黑和青铜绿为主色调,双层设计搭配抽象元素,将月行图融入礼盒设计中,并从三星堆出土文物中选取八件器物化身“星际探索者”开启浪漫的绕月计划,因而整体效果极具未来科技感。

四、 广州博物馆

重塑消失的粤味

去年以来,中国大酒店团队通过对广州博物馆馆藏的百年月饼食谱进行深入研究后,成功还原出两款“消失的月饼”——西施醉月、银河夜月。在一经推出便颇受市场欢迎。今年中秋之际,双方再度合作推出了“粤色中国·月光宝盒”。该礼盒以古风首饰盒为基础,搭配碧绿色外观和黄铜色锁扣,正面勾勒出“柿柿(事事)如意”的纹形。其设计灵感取自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红木雕八仙框白缎绣花鸟纹挂屏”中的图案。

(红木雕八仙框白缎绣花鸟挂屏-清代)

该挂屏为国家一级文物,采用传统广绣钉、拼、堆等针法,四幅内容分别以孔雀、凤凰、锦鸡、梅花鹿为主体,边框以“卐”字纹,团寿为地,其上为雕刻八仙人物及“福禄寿”。在“鹿鹤同春”画幅的左下角,绣有“广东”、“绣庄彩元”字样,为清代贡品。

五、 苏州博物馆

松间月影的宋代美学

要说如今谁继承了宋代美学之韵,那一定少不了苏杭。

今年,苏州博物馆推出“松间月影”中秋礼盒的设计灵感便来自宋代馆藏文物《松下赏月图执扇面》。礼盒通过细腻的印刻工艺和淡雅的色彩搭配营造出松间月影的静谧意境,传递出宋人静雅悠然的美学态度。月饼的设计外形则取自文物中的四种经典文化意象,瑞兔呈祥、如意吉祥、松柏长青以及福禄双全,充满古朴淡雅的宋代美学之感。

《松下赏月图》为“南宋四大家”中马远画派的作品,松树和山石用笔精练稳健。全画虽着墨不多,但完美表现出了松下赏月这种空灵雅致的意境。

(松下赏月图执扇面-宋代)

六、良渚博物馆

尝一口五千年前的味道

良渚是中华文明的圣地之一,五千多年前的良渚人应该想不到他们曾经的圣物图案会成为今天老百姓们的月饼造型。今年,良渚博物馆和知味观合作推出了“知味良月”系列,以独特方式解读了杭州盛景和良渚文明。

礼盒外盒以烫金压凹的方式印刻良渚最具特色的玉璧,内页是想象中古代良渚人的生活美景。月饼表皮上则刻划着五千年前的文明元素,如良渚文化中的神人兽面纹、三叉形器、玉牌饰、玉鸟、陶器刻画符号等。从内到外,无一不展现了良渚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神人兽面纹玉琮—新石器时代)

神人兽面纹玉琮为新石器时代器物,玉琮以转角为中轴分别琢刻了八组简化神人兽面纹,上部为神人,仅表现眼和嘴,下部为鸟和兽面纹的组合。琮外壁四面中央各刻有两个完整的神人兽面像,即良渚神徽。这件玉琮是迄今所见雕琢最精美、体量最大、拥有神徽最多的良渚文化玉琮,被誉为“琮王”。

七、甘肃省博物馆

首推中秋文创月饼

此次中秋文创月饼是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首款文创月饼,该系列设计选取了铜奔马、驿使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鼎形铜行灯、莲花形玻璃托盏、涡纹彩陶瓮、反弹琵琶和飞天像等8个甘肃省博物馆代表性文物元素。

(铜奔马—汉代)

铜奔马,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汉代时期器物。其造型矫健精美,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而铜奔马也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八、敦煌研究院

丝路之美悦敦煌

今年,敦煌研究院联手福布斯杂志“最具潜力设计师”石川设计事务所共同推出了“悦敦煌”中秋月饼礼盒。整套礼盒将古老敦煌之美与现代视觉感受完美结合,用敦煌重彩赋予中秋别样美感。其设计理念由莫高窟唐代敦煌第112窟南壁的《伎乐图》为主视图,并搭配以暗金色字体,完美营造出身居大漠共赏明月的东方意境。同时,通过极具活力的色彩贴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在月饼表皮上,则采用了敦煌经典的藻井纹样。

《伎乐图》是唐代佚名创作的壁画,位于敦煌莫高窟第112窟南壁东侧。其描绘的是一组小型乐舞图。由六名女乐手组成的乐队分坐两旁,她们分别演奏着拍板、横笛、鼗鼓、五弦、琵琶、阮咸、竖箜篌。六名乐伎造型优美,线描精炼,色调柔和,是莫高窟精品壁画之一。

(敦煌莫高窟第112窟《伎乐图》 —唐代)

九、洛阳龙门石窟

来自龙门二十品的祝福

洛阳龙门石窟的中秋礼盒来自龙门文创院,其灵感来源于龙门二十品。所谓龙门二十品,指的是龙门石窟的二十方北魏造像题记。由于造像题记中的字体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精神飞动,结构天成,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此次月饼表面的文字便是从龙门二十品中提取带有祈福喜乐寓意的词组。如妙乐、自在等,只为在中秋之际给予人们最好的祝福。

(《牛橛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之一的《牛橛造像记》,由北魏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碑文字体端庄整肃,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

十、河南博物院

年轻人最爱的祝福 中秋躺平不搬砖

躺平不搬砖,日子耍得欢。

河南博物院精准把握年轻人的喜好,推出了“中秋不搬砖”礼盒。该礼盒设计以馆藏的北宋“散乐杂剧雕砖”为设计元素,将“搬砖”这个能引起当下年轻人共鸣的词语和中秋月饼相结合,寓意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大家放下手中的“砖”,去拥抱身边挚爱的人。

(杂剧/散乐人物雕砖—北宋)

这两套北宋杂剧人物雕砖和散乐人物雕砖均为陶质,建筑构件,北宋文物,于1991年4月出土于河南省西关三街宋墓。雕砖上虽寥寥数刀,却生动地刻画出了宋代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千年前勾栏瓦舍里的热闹场景。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中秋月饼为载体。各博物馆的用心设计通过不同演绎方式为文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这些文化宝藏们能在传统节日之际融入我们的生活。也让更多的人爱上博物馆,爱上传统文化。

(图文资料均来自各文博机构网站或官方旗舰店,包括但不限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广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良渚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龙门文创院、河南博物院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