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拜月娘祈福迎中秋,闽南语吟诵寄相思

■早报记者 许奕梅 王柏峰 通讯员 韩志乾 文\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来临,泉州各地举办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人们纷纷在月下感受中秋意蕴,共享团圆时光,许下美好心愿。说到愿望,就不得不说中秋拜月习俗。9月10日晚,泉州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内热闹非凡,壬寅年“情满秋夕·月照古今”中秋活动暨《共一轮明月》中秋诗词、侨批闽南语吟诵晚会在此举行,现场上演了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中秋拜月祈福典礼,在闽南语吟诵中,共叙海内外侨胞和海峡两岸同胞深情。

充满传统文化韵味的中秋拜月祈福典礼

现场制作花灯

送“福”扇

“烧塔仔”赏福焰

古礼拜月祈福平安

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闽南文化交流中心,30多名来自泉州汉服天下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们身着汉服,早早陈设好意寓“平安美好,团圆美满”的时令果品和月饼糕点,准备“祭月”。当晚8时,伴随着典雅悠长的传统声乐,清风徐徐,衣袂飘飘,7名汉服女子现场展现中秋拜月祈福传统文化。

“花开富贵报安康……”在赞礼的主持下,主祭先向月神献花,随后6名执事先后献花、献灯、献果、献茶、献月饼、敬酒……整场仪式庄重古朴,将“古礼拜月”民俗文化一一呈现,表达了“月圆家圆天下圆”的美好心愿,围观市民也参与进来,寄托对幸福生活的祈盼。

福建省汉服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韩志乾介绍,我国自古有“秋暮夕月”习俗,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这是自2018年以来,泉州的汉服爱好者们第5次在中秋夜展示“古礼拜月”民俗文化。

据悉,此次活动分为“中秋明、中秋意、中秋祭、中秋情、中秋乐、中秋圆”,“福”文化历史悠久,活动现场还特设“福”墙,百把“福扇”正面书“福”字,背书消防宣传标语,以赠送“福扇”的创新传播方式,让福文化和消防知识传递。市民现场也体验制作兔子花灯,参与猜灯谜、拜月娘,充分展示和演绎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为民众呈现一场穿越古今、古朴典雅的中秋传统文化盛宴。

地道闽南语诵侨批

思乡爱国情入人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伴着悠悠洞箫等民乐伴奏,来自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的蔡夏玲老师,用纯正闽南语吟诵《春江花月夜》,拉开了中秋诗词、侨批闽南语吟诵晚会的序幕。吟诵者以吟诗词、诵侨批的形式再现了海外侨胞谋生的艰辛,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祖国厚重的爱。

“我们吟诵的都是还原泉州闽南语的‘标准音’。”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戴朝阳介绍,闽南语就像一条纽带,维系着海内外侨胞和海峡两岸同胞的情谊,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众、海外福建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音记忆。侨批也是维系海外侨胞与国内亲人情感联系的特殊纽带。此次用闽南语府城音吟诵中秋诗词和侨批,为海外华侨华人呈现发音标准、情绪饱满的乡音,也向民众展现泉州地道闽南语。

其中,闽南方言研究专家、华侨大学教授王建设,分别以闽南语中古音(唐宋音)和古曲加方言版,两次吟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充分展现闽南语独特韵味,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晚会中少儿南音表演、方言小快板、汉舞表演等也引来观众掌声不断。最后大家一同吟诵《余光中吟中秋》,传递两岸情。

活动以展现闽南传统民俗“烧塔仔”收尾,寓意“生活像塔仔里的火焰一样红红火火”,民众尽情赏福焰,祈愿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