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伤人刀变身竹刻刀,“特殊匠人”放下仇恨逆转命运

刘某是一位嫁到嘉定的外来媳妇,2019年11月因故意伤害罪被嘉定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犯罪的起因,是刘某丈夫婚内出轨,她与“第三者”发生了肢体冲突,盛怒之下,将手中的伤人利刃挥向了对方……

刚纳入社区矫正时,刘某内心矛盾、生活消极、情绪低迷,每天都生活在自我悔恨中,曾一度打算了却余生。

为了帮助她寻回人生价值,拨正人生方向,负责日常管理的叶城司法所她参加竹刻班习艺。

说到嘉定竹刻,创始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

然而,让一名持刀伤人的罪犯参加手不离刀的竹刻习艺班,这无疑是一项冒风险的决定。再者,竹刻不易上手,且正式参与后学习时长一般要达到两年,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的学员很难提得起兴趣。

考虑到刘某走上犯罪道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诱因起于丈夫的过错,其本人对于犯罪行为也深深懊悔。有鉴于此,区社区矫正中心同意让她到习艺班试训。

出人意料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刘某竟很快爱上了竹刻艺术,并深深陶醉其中。

从不会握刀,到灵活的运用刀具在竹片上刻字,不止提高了竹刻水平,还磨炼了心性和意志,就像她在思想汇报里写的那样:竹刻看似简单,可却要学好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有更高的要求,极大的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每次到竹刻班学习,都会得到竹刻周老师和何老师的夸奖有进步,让自己的信心倍增。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即使犯罪走错了路,也因祸得福,让自己遇上了竹刻。

伤人刀变成了赋予艺术灵感的竹刻刀。经过不懈努力,刘某在解矫前夕终于完成了一件刻字作品,并将作品分享给司法所的老师们,告诉老师和自己,从此放下仇恨,重获新生,像竹子一样,胸襟宽广,心中有爱,这才是对生活的态度。刘某因为竹刻,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无独有偶,除了刘某之外,还有一大批“特殊匠人”们通过竹刻找回了自信,打磨了心性,度过了意义非凡的社区矫正期,并在矫正解除之后顺利找到了新工作,踏上了全新的人生路。

为了发掘一套与嘉定文化特色相匹配的教育矫正工作方式,嘉定区司法局于2015年开始,由嘉定区帮教志愿者协会出资,与上海“竹缘堂”工作室签约,面向社区矫正对象开办竹刻习艺班。

区矫正中心提供专门场地设立竹刻工作室,配置专用工具设备和展示橱柜,并挂牌“王威大师工作室”,由作品入选嘉定区竹刻博物馆的何欣老师授课。将“嘉定竹刻”作为特色项目引入集中教育及公益劳动,并确定发展规划,制订了将竹刻项目如何做强并逐渐成为本区矫正特色的方案。通常每班为五至七人,走精品班模式,力求每位学员都能乐在其中并学有所获。竹刻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竹子、诗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了全方位的提升矫正对象的文化涵养,定期还会带领他们参观历史纪念馆,孔庙以及竹刻博物馆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七年以来,共有106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培训,总计526课时。这群“特殊匠人”们走出法庭,迈入课堂,反省罪错,细嗅竹香,在艺术海洋中陶冶情操、雕凿人生,实现了个人与家庭命运的转折。

目前,嘉定竹刻习艺班已被列为嘉定区将传统文化融入矫正教学的“三分矫正”品牌项目,还被上海电视台法治节目、《民主与法治》杂志等主流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