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69小时抢通泸定震中一条7.2公里长的“生命线”

处理塌方路段

9月12日14时,甘孜州交通局传来好消息,经过抢险队员69小时的奋战,位于泸定震中的海螺沟磨西古镇磨岗岭村7.2公里应急通道已经抢通,救援车辆可应急通行。

地震发生后,泸定道路交通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中铁一局四公司受命抢险的海螺沟磨西古镇磨岗岭村道是损毁最为严重道路之一,沿线临山塌方路段多、方量大、抢通难度极大。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抢通道路保障后续应急救援工作,对抢险救援队来说无疑是严峻考验。

破碎巨石抢通救援施工通道

实地勘探分析 科学制定方案

9月9日晚,抢险救援队临时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抢通保通、安全监控及后勤保障等小组各司其职,收集灾情信息,制定抢通方案,统筹抢通力量,为次日抢险救援工作紧张准备着。

9月10日正值中秋佳节,抢险救援队来不及与家人分享节日的欢乐,迅速前往磨西古镇磨岗岭村道路实地踏勘。山体经过地震后,飞石不断滚下,加上道路蜿蜒陡峭和极难行走的震后道路,随时可能给抢险救援队带来生命威胁。

抢通救援施工通道

“一路上不时会有落石滚下,在这里干活十分危险,但这是通往磨岗岭村的唯一通道,里面还有97户灾民等待着物资供应,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克服一些困难抢通生命通道。”四公司副总经理、抢险救援队队长童燕良斩钉截铁地说。

灾损信息是第一手资料,对科学安排布置抢通任务十分关键。为确保抢险救援任务安全、高效推进,抢险救援队徒步7公里,逐点排查道路损毁情况,分析研讨最优抢通方案。对于大断面道路塌方点,救援队出动无人机进行实地勘探,详细了解了整体塌方损毁情况后,根据不同损毁程度制定抢通方案,为道路顺利抢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讨抢险救援方案

抢险过程中发生的插曲,让队员们感动不已:由于现场施工作业远离集中物资供应点,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开车将饭送到施工抢险一线,确保救援队员们保持充沛体力应对高强度的抢险救援工作。群众的关心和信任,更坚定了大家全力以赴尽早抢通道路的决心。

处理危石平整道路

“蛙跳式”掘进  跨越三座“大山”

一路挺进、一路受阻。实地踏勘后,三个最为艰难的道路塌方任务点让抢险救援队员们头疼:道路被塌方滚下的泥石完全吞没,道路一旁的防撞带也被落石砸断垂在半山中央,施工环境异常艰难。

垮塌道路现场勘查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延伸抢通作业面、加快进度,经过科学筹划部署,按照抢险救援队队长童燕良统一指挥部署,20名抢险救援队员、3台挖掘机、2台铲车分线作战,同步推进,采用“蛙跳式”掘进方式,即前一台挖掘机挖开塌方体迅速通过并向前推进,后跟上的机具对该塌方体继续清障。只要有可视条件,抢通救援工作一刻不停。

清理道路落石

采用三台挖掘机同时抢险三个大的塌方体,整个施工过程非常危险。由于震后山体稳定性差,施工过程中不时会有落石滑落到山下。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山上抢险工作安全推进及山下行车安全,抢险救援队在每个施工点安排专人盯控山体动态变化,通过对讲机及时向山下安全观察哨传递施工实时情况。施工一线垂直山下位置,安全观察哨在往返方向各站一人协调配合开展交通管制,以施工15分钟为间隔放行车辆,为过往应急救援车辆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抢险救援工作得以安全高效推进

指挥机械清理道路落石

此次地震损坏程度大、抢通任务艰巨。通往海螺沟磨西古镇磨岗岭村的道路之间就有3处大断面滑坡,最大方量有1000立方米。“三个施工点同步作业,花了一天时间攻克了最为艰难的三个塌方点。”国道318项目副经理段静自豪地说道。

发扬“开路先锋”精神  夺取全面胜利

从9月9日傍晚接到抢险救援命令到12日14时打通最后的阻碍,救援车辆开进磨西古镇磨岗岭村,69个小时,7.2公里,抢险救援队员发扬“开路先锋”精神,始终奋战在抢险的第一线。

现场快速用餐

“磨西古镇磨岗岭村生命通道的抢通,将确保饮用水、粮食等物资及时、快速的运送,让灾区村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国道318项目常务副经理屈晓力因为高强度工作,眼中布满了血丝。

“有落石滚下,薛志雄你那边严禁放行!”国道549项目总工程师高攀一声口哨,往返的所有车辆迅速被拦停在安全区域,这样的对话已数不清多少次。

村民排队等待着道路通行的指令

国道318项目领工员孙书贵再次确认了山体情况后,马上命令挖掘机开向滑坡体,开始了一次次的艰难掘进……每当出现机械打滑,孙书贵都会“唔”的喊一声,现场所有抢险救援队员的心始终提在嗓子眼上。

国道318项目工区主任王伟每日行走超过7公里,脚掌因旧病原因疼痛难忍,但他却是第一个带领着机械设备开到了磨岗岭村口。

当看到越野车、皮卡车、摩托车从身边源源不断地驶向灾区,所有队员们悬着的心慢慢放了下来……

(通讯员 :吴万超  董晓武   编辑:黄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