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共建共享导向,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

近年来,椒江区按照“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功由人民共享”的要求,突出把握共建共享的工作导向,通过创新众筹、共享、融合路径,不断优化供给、畅通渠道、健全机制,提升城市文化气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已打造草地音乐节、乐享空间、惠民剧场、共享钢琴等文化品牌,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300余场次。

聚焦“有效外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场所,开辟新空间。依托和合公园、老粮坊文创园、现代天地主题广场等人员集聚场所开辟“乐享空间”,推出“全城寻艺”和“街头秀艺”系列活动,吸引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广泛参与,推动公共文化和市井生活有机融合。联合台州广电集团、台州学院开办的“和合公园草地音乐会”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8场,超过100名大学生、本土歌手、文艺爱好者登台表演,每场平均线上观众近3万人。

椒江潮涌东海旅游音乐节

其次,贴合乡村实际,拓宽新阵地。结合科技、创意、艺术等手段,打造乡村主题游、夜游灯光秀等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公共文化新形态,补强乡村地区、夜间时段公共文化供给短板。如章安街道谢张村“夜游灯光秀”、马峙村“即浪24小时•艺术快闪”活动、下陈街道横河陈村“HE你一起造乡”乡村艺术节已成为全市乡村公共文化新样板。

第三,突出垦荒特色,再造新地标。高品质改造提升垦荒纪念碑、大陈青少年宫、友谊俱乐部,建设青垦文化旧址公园、垦荒剧场、青垦纪念馆。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元素融入文化基础设施,以旧照片、人物雕塑、语录墙等表现形式,再现当年垦荒队员们生活、生产场景,让大陈岛垦荒精神以可触摸的形式得以充实展示。目前,已落地大型主题雕塑5个、小品14个。

大陈岛垦荒纪念碑

聚焦“渠道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

以文化驿站放大文化影响。在老粮坊建设全市首家文化驿站,以“嵌入式空间”形式串联全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设施以及艺术类培训机构,并借助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场地优势,提供文化分享、艺术普及、互动交流等多种服务。今年来,已开展各类活动17场。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台州主场(椒江)宣传展示活动暨“宋韵台州 雅致生活”系列活动中,以文化驿站为支点联动美术馆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影院开展免费观影活动,共吸引3万余人前来打卡。以专属卡片整合文旅资源。全市首推“文化保障卡”,联结书店、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等单位,为群众提供看剧、观影、健身等优惠福利,形成联动叠加的放大效应。首期2000张“文化保障卡”上线1小时内被领取一空,卡片共签约13类联盟、93家企业,发行1个月来撬动文化消费达300万元。以数字平台助力文遗活化。以推动非遗市场化、大众化、普及化为切口,构建非遗传承人全周期管理平台“匠e通”,把非遗传承人引入平台,通过供需对接,以市场化途径助力非遗壮大、实现非遗活化。该应用已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第二批试点应用名单,目前共引入非遗传承人56名,涉及非遗项目34个。

聚焦“内生动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

首先,发动社会力量,构建共享循环。改变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单一投入的路径依赖,通过引入培训机构、街头艺人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广工作,成功打造“椒享乐”地方公共文化品牌,打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的关节点,构建“社会捐赠、公众体验、社会维护”的文化内循环机制。目前,在白云阁、青悦城等人员密集场所投放8台共享钢琴,签约9个街头艺人团队负责表演,3家琴行义务承担维修保养工作,该做法受到第三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称赞。

共享钢琴

其次,实行民办公助,提升服务质量。深入挖掘戏曲等传统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输出品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送戏下乡”形式,助力民营剧团走出困境,助推戏曲表演艺术走入大众视野。今年来,共采购送戏下村85场,台州乱弹剧团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朵金桂”的地方院团,获评全国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全市唯一;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戚继光》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

乱弹剧照

最后,做强志愿服务,满足个性需求。依托365公益课堂,为群众提供涵盖剪纸、刺绣、台州乱弹等地域特色文化以及音乐、舞蹈、书法、插花、古琴、茶艺等20多个文化门类的“点菜单”,组织30余名文艺志愿服务团成员“按需配送”,更好为群众提供近距离、多样化、交互式的文化服务。今年来,共组织云课堂及线下课堂151场,受益群众近18万人。(文/周雍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