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疱”突袭后遗神经痛,61岁阿姨夜不能寐!医生用这招巧战顽疾

2月前,61岁的唐阿姨发现自己右胸及背部皮肤上起了皮疹,而后皮疹表面出现连成片的密密麻麻的小水泡,伴随烧灼样疼痛。

更要命的是,这种密集的疼痛在夜间更为严重,自行涂抹的药膏根本不起作用!

唐阿姨来到当地医院求诊,被诊断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并收治入院。

住院后,唐阿姨先后接受了抗病毒、营养神经、镇痛等常规处理,皮肤上的小泡泡逐渐消失,但导致她夜不能寐的疼痛依然如影随行,甚至愈演愈烈,逐渐呈现持续性针刺(疼痛评分 8 分)!

在疼痛的折磨下,唐阿姨快速消瘦、心情抑郁。


终于,通过多方打听,唐阿姨慕名来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肖鸿智主任带领团队对唐阿姨的病情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完善诊断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左侧胸10水平),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 2 型糖尿病。

考虑唐阿姨合并较多疾病,手术风险较高,故为其制订了“背根神经节脉冲调节术”的治疗方案。

通过术中DSA定位,寻找到病变神经节。

利用射频仪设备发送长时程高电压间断脉冲电流,刺激胸10背根神经节,从而阻断痛觉上传到大脑中枢, 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术后,唐阿姨的疼痛NRS评分降到了 1-2 分,她握着医生的手流着眼泪感慨:“这病太折磨我了,之前整天恍恍惚惚,现在一切都变了,晚上不再会疼醒了,胃口也变好了,我终于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和闺蜜们一起跳广场舞,一起旅游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人称“疼痛之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患者痛不欲生。

除了唐阿姨感受到的灼烧感,它还可表现为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疼痛指数丝毫不亚于分娩阵痛、慢性癌痛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病例约 156 万,50 岁以上人群为易发人群。

有哪些易患群体

事实上,不止是唐阿姨这样上了年纪、免疫力下降的人士会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度劳累、醉酒、焦虑、患癌、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等,都会诱发带状疱疹,进而增加患上“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风险。

对于儿童,他们在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会引起水痘,待水痘痊愈,病毒却会伏在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内,等待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兴风作浪。

所以,平时的预防工作十分关键必要。

当然,即便是已经患上“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患者,也不必过于忧心,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积极地就诊。


(编辑Rainbow。)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柏京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