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么?与陌生人聊个天竟改变了人生轨迹 !

撰文 | 小溪

 偶尔不得不在某种场合停留,周围都是陌生人,你会与陌生人聊天么??当然,与陌生人随便聊一会的情况不算太少见,可因一次与陌生人的聊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就一定有点故事了。此人后来又一次因与陌生人聊天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得不令人感叹:老天爷为何对他如此眷顾?

什么人这么幸运?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生物化学家温德尔•斯坦利(Wendell Stanley)。一般人可能并不了解斯坦利是什么人,但是,当病毒施虐,人们不得不通过接种疫苗来抵御病毒感染时,应深深感谢对人类认识病毒作出重要贡献的斯坦利。

温德尔•斯坦利(Wendell Stanley)(图片来自网络)

01

想当个教练

斯坦利1904年8月16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奇维尔,上大学时他就读于他家附近的厄勒姆学院,主修化学和数学。斯坦利最喜爱橄榄球运动,是大学橄榄球校队的成员,大四那年他被选拔为厄勒姆橄榄球校队队长并入选了印第安纳州全明星橄榄球队。1926年斯坦利即将毕业,他的志向是在获得学士学位后成为一名橄榄球教练。

就在毕业前夕,学校的一位教授请斯坦利为解决一名研究生的注册问题去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出趟差。斯坦利为此十分高兴,他想借此机会见见伊利诺伊大学的橄榄球教练请教些问题。

来到伊利诺伊大学校园,斯坦利偶遇了一位陌生人,打了招呼后随便聊了起来。他没想到此人是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的新任系主任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这位可是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前辈。亚当斯十分热情且善谈,当他了解到即将从厄勒姆学院毕业的斯坦利主修的是化学和数学专业,便向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对化学研究发展理念的思考以及如何培养高水平研究生的思路,还介绍了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实验室的良好条件,他表示很欢迎斯坦利到伊利诺伊大学来当研究生。

 

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图片来自网络)

有趣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尽管只与陌生的亚当斯聊了一会,斯坦利竟被亚当斯的思路深深吸引,为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斯坦利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自己做橄榄球教练的职业志向,大学毕业后到伊利诺伊大学师从亚当斯继续学习化学!

斯坦利顺利师从亚当斯,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1927年)、博士学位(1929年),又当了一年亚当斯的博士后研究助理。1930年,他来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在化学系系主任海因里希·维兰德(Heinrich Wieland)(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指导下进行酵母化合物的特性研究。这些经历为他后来开展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02

重大成果

1931年底,斯坦利回到美国,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1932年,斯坦利应邀转到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动植物病理学部(隶属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病毒学研究领域,开始研究烟草花叶病毒。

烟草花叶病是一种使种植烟草的农民造成极大损失的病害,尽管早在1898年科学实验已证实造成烟草花叶病的不是细菌而是更加微小的病毒(当时用显微镜可以观测到细菌但观测不到病毒),但谁都不知道病毒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当时的一个研究难题。

斯坦利的研究思路十分清晰,他从化学家詹姆斯·萨姆纳(James Sumner)的实验方法受到启发。萨姆纳曾用近十年时间从刀豆粉中分离、提纯获得了一种结晶酶(属生物化学史上首次),从而证明了酶是一种蛋白质(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会不会也是一种蛋白质呢?斯坦利收集了约一吨重的患有重度花叶病的烟草叶,通过捣烂、榨汁、多次精细过滤,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再采用一种化学结晶技术尝试让烟草花叶病毒结晶。

1935年,斯坦利终于成功获得烟草花叶病毒结晶,且这种晶状体放置多日后再溶解在水中仍能使烟草染上病,充分证明了病毒可在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这是定义生命体的一个关键性判据,对于人类了解生命的本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斯坦利在烟草花叶病毒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使他很快在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获得晋升,并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及奖项,如:美国科学促进会奖(1937年)、哈佛大学首届艾萨克·阿德勒医学奖(1938年)、芝加哥大学罗森伯格奖(1938年)、费城约翰·斯科特奖(1938年)、美国化学学会的尼科尔斯奖(1946年)等等。1946年,他荣幸地成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

如果,斯坦利没有遇见亚当斯,或者遇见了亚当斯而没和他聊天,那他就不可能有机会后来问鼎诺贝尔化学奖啦,而可能是一位出色的橄榄球队教练。

03

又一次机遇

随着病毒学研究的发展,斯坦利深感大学的生物化学研究分散在医学院、农学院等不同的院系,这对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十分不利,他希望能建立一个独立的生物化学系,有专门的病毒学实验室——这是他的梦想,只是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一直没能找到实现梦想的机会。

1946年春末(在他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几个月前),斯坦利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飞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世界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接受一个荣誉学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也有说是因飞机引擎故障)飞机不得不在中途的怀俄明州机场停留。待机时间很长,斯坦利在机场酒吧里遇见一位高个子长者,接着他们就聊了起来,那位竟然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罗伯特·斯普劳尔(Robert Sproul)。他们一见如故,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研究问题进行了长谈。

 

罗伯特·斯普劳尔(Robert Sproul)(图片来自网络)

斯坦利谈到自己的设想:大学中生物化学领域研究力量分散的状况令人担忧,要想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十分不利,他希望能建立一个独立的生物化学研究,很有必要在大学里成立一个独立的生物化学系并建立专门的病毒实验室。斯普劳尔很赞赏斯坦利的观点,当即表示愿意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立一个独立的生物化学系及建立病毒实验室,将各学院的生物化学家聚集在一起,他提出届时邀请斯坦利来担任这个生物化学系的主任。

斯坦利万万没想到,此次旅途中与一位陌生人的攀谈,竟使自己的梦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04

实现梦想

回到普林斯顿之后,斯坦利开始为在伯克利筹建病毒实验室和生物化学系的预算及多方寻求资金资助而忙碌。斯普劳尔也一直在为自己的承诺而努力着,除了同意给予斯坦利9600美元的高薪,还提议斯坦利可带上他的得力助手阿瑟·奈特(Arthur Knight)一起来伯克利工作。在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受托人决定关闭其在普林斯顿校区的相关机构之时,斯坦利如愿于1948年7月搬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病毒学实验室主任以及生物化学系系主任。

经过数年努力,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学和病毒实验室大楼于1952年正式建成(1971年被命名为斯坦利大楼),实验室具备了将先进的分子分析法应用于各种细菌、植物和动物病毒的研究的条件。斯坦利组建起一个以年轻科学家为主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多项生物学家、医疗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官员以及加州农业部门所关注的病毒研究计划,对深入澄清病毒的本质作出了杰出贡献。该生物化学和病毒学实验室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

1969年,斯坦利从病毒学实验室主任的位置退休,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了20年。1971年6月15日,斯坦利不幸因心脏病去世,年仅66岁。

斯坦利大楼因无法满足抗震要求于2003年被拆除。2007年,在原址上一座占地28.5万平方英尺的新斯坦利大楼拔地而起。这个大型的多学科研究及教学中心可为从事生物科学前沿研究的人员提供约40个现代化的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生物科学、物理科学和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

1952年建成的生物化学和病毒实验室(图片来自网络)

 

2007年新建的斯坦利大楼(图片来自网络)

05

结语

斯坦利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这里介绍的仅是他两次因为“与陌生人多聊了一会”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

有个问题可能需要思考:如果你偶尔不得不在某种场合停留,周围都是陌生人,此时是聊?还是不聊?建议:不妨与陌生人聊聊,没准会有什么神奇的事发生呢?

- -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