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山东|临沂市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问鼎第十九届群星奖

9月15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现场公布了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名单,临沂市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摘取群星奖(音乐类),是我市文艺作品首次问鼎此殊荣。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从2016年第十七届“群星奖”开始,评选奖项由之前的220个缩减为共20个,其中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各5个,作品参评与获奖难度空前。

本届群星奖参赛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全国共有2077个演出单位的3260个作品参加群星奖初选,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约4.6万人,举办展演选拔活动1.8万场,观众超7700万人,展演场次、观众人次均创历届新高。

《沂蒙那段情》(音乐类)从全国168个入围参加决赛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拿下群星奖音乐门类的五席之一。

剧目介绍

临沂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沂蒙精神感天动地、代代相传;沂蒙红嫂享誉全国、家喻户晓。其中,“与公鸡拜堂成亲、一生不再改嫁”的沂蒙红嫂李凤兰被称为“永远的新娘”。李凤兰,山东省蒙阴县人,17岁和青年王玉德订婚,在距婚期不到两个月时,王玉德报名参加了解放军。为让丈夫在部队安心打仗、杀敌立功,1946年10月19日,在缺少新郎的情况下,她说服父母,按当地风俗,由嫂子怀抱大公鸡陪她拜堂成亲。从此,她细心侍候有病卧床的婆婆,边操持家务,边积极支前,苦等丈夫归来。12年之后,她最终等来的却是县民政局送来的一张鲜红的烈士证书。从此,她强忍悲痛,终生拒绝改嫁,为婆婆养老送终。2008年,80岁的李凤兰老人安然去世,此生未与丈夫相见,成为了“永远的新娘”。

《沂蒙那段情》主创团队以李凤英为原型,深挖沂蒙革命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以音乐艺术营造历史情境,以器乐演奏表达情感起伏,打造出了具有鲜明沂蒙地域特色、深刻红色主题立意、丰富情感共鸣表达的群众艺术作品。一声声优美的器乐演奏诉说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虽无一句语言,但动情的音乐和用情的表演,都绘声绘色地向观众传递着沂蒙军民的鱼水深情,让在场的观众无不动容。

《沂蒙那段情》在创作中既保留了山东传统吹打乐的乐器编制和特色,又创新采用符合群众艺术规律的音乐表演形式。用吹打乐的语境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烽火沂蒙的一段感人爱情故事。该曲目采用倒序的艺术形式,以人物化、故事化、情景化的艺术手法,生动展现了沂蒙儿女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心,形象诠释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

本节目因其鲜明的红色主题、新颖的艺术表达方式,很强的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受邀参加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春雨工程”走进甘肃、新疆系列演出、“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经典”华东六省十市群众艺术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参加了市、县春晚以及“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百场公益下基层演出100余场,受到各地广大群众喜爱和各级专家认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